[发明专利]生物质燃气发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8244.5 | 申请日: | 201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3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徐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湖光工业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20 | 分类号: | C10J3/20;C10J3/72;C10J3/74;C10J3/8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9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燃气 发生 系统 | ||
1.生物质燃气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燃气发生和处理顺序依次连接的进料装置(1)、生物质气化炉、后处理系统和输气储气管路系统,所述生物质气化炉具有燃料进口和燃气出口,燃烧进口与进料装置(1)连接,燃气出口通过连接管件与后处理系统连通;所述后处理系统包括旋风除尘装置(8)、一级管式间冷器(9)、电捕焦油器(10)、二级管式间冷器(11)、过滤净化装置(12)、一级水气分离器(13)和二级水气分离器(14),旋风除尘装置(8)的进口通过连接管件与生物质气化炉的燃气出口连接,旋风除尘装置(8)的出口分为两个支路,分别通过连接管件与两个一级管式间冷器(9)的进口连接,该两个一级管式间冷器(9)的出口分别通过连接管件与同一个电捕焦油器(10)的进口连接,所述电捕焦油器(10)的出口分为两个支路,分别通过连接管件与两个二级管式间冷器(11)的进口连接,该两个二级管式间冷器(11)的出口再分别通过连接管件与过滤净化装置(12)的进口连接,所述过滤净化装置(12)的出口通过连接管件与一级水气分离器(13)的进口连接,该一级水气分离器(13)的出口通过连接管件与二级水气分离器(14)的进口连接,该二级水气分离器(14)的出口再连接输气储气管路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燃气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气化炉包括炉体结构(2)、灰盘机构(3)、出灰斗(4)、出灰输送机构(5)和进气管路(6);
所述炉体结构(2)包括外筒(2.4)、内筒(2.2)、环形法兰(2.1)、第一环板(2.9)、第二环板(2.11)挡灰圈(2.16)、刮灰板(2.15)和水封圈(2.14),内筒(2.2)置于外筒(2.4)的上半部分内,内筒(2.2)上端边沿与外筒(2.4)上端边沿通过环形法兰(2.1)焊接密封,内筒(2.2)下端边沿与外筒(2.4)内壁之间通过第一环板(2.9)焊接密封,内筒(2.2)外壁与外筒(2.4)内壁之间形成水套,在外筒(2.4)壁上设有对应于水套下部的进水口(2.18)和对应于水套上部的回水口(2.19);所述外筒(2.4)的下半部分内壁表面设有耐火保温墙体(2.6);所述第二环板(2.11)焊接固定在外筒(2.4)下端边沿上,挡灰圈(2.16)和水封圈(2.14)同轴设置,并焊接在第二环板(2.11)底部,挡灰圈(2.16)在内,水封圈(2.14)在外;多块刮灰板(2.15)焊接在挡灰圈(2.16)内壁上并沿挡灰圈(2.16)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炉体中部设有用于加入生物质燃料的进料口(2.22),所述进料口(2.22)与内筒(2.2)内部相通,所述炉体上部设有用于输入生物质燃气的出气口(2.3),所述出气口(2.3)与内筒(2.2)内部相通;
所述灰盘机构(3)设置在炉体结构(2)正下方,灰盘机构(3)包括水封内圈(3.7)、水封外圈(3.8)、底板(3.15)、底盘(3.4)、分气管(3.1)、风帽组件、挡灰刀(3.16)、水封插刀(3.14)、中心环板(3.18)和炉栅(3.21);水封内圈(3.7)与水封外圈(3.8)同轴设置,共同焊装在底板(3.15)上表面上,水封内圈(3.7)与水封外圈(3.8)之间形成环形水封槽,所述炉体底部的水封圈(2.14)向下插入该环形水封槽内;所述水封内圈(3.7)的内壁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支座(3.17),底盘(3.4)搁置在支座(3.17)上并用销轴(3.5)与支座(3.17)连接,炉栅(3.21)放置在底盘(3.4)上;所述底盘(3.4)的中心设有通孔,分气管(3.1)穿设在该通孔内,分气管(3.1)顶端封闭,分气管(3.1)上部的周壁上设有气孔;所述风帽组件套装在分气管(3.1)上并依靠中心环板(3.18)支撑,中心环板(3.18)固定在底盘(3.4)上,风帽组件内的通风缝隙与分气管(3.1)上的气孔相通;环形的挡灰刀(3.16)和环形的水封插刀(3.14)同轴设置,分别焊接在所述底板(3.15)的下表面上;所述水封外圈(3.8)上部的侧壁上设有溢流管(3.6),在溢流管(3.6)出口的正下方设有漏斗(3.9),灰盘机构(3)上环形水封槽内的水能够经漏斗(3.9)向下流入下方出灰斗(4)上的环形水封槽内;
所述出灰斗(4)设置在灰盘机构(3)正下方,出灰斗(4)包括外筒(4.8)、内筒(4.7)、法兰(4.5)和法兰管(4.6),外筒(4.8)和内筒(4.7)为锥形结构,它们的上端边沿焊接固定在法兰(4.5)下表面上,外筒(4.8)与内筒(4.7)之间填充有隔热保温材料(4.10),内筒(4.7)下端开口为出灰口(4.12);所述外筒(4.8)和内筒(4.7)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法兰管(4.6),两侧法兰管(4.6)的轴心在同一轴线上,法兰管(4.6)用于进气管路(6)通过;所述法兰(4.5)的上表面上焊接有同轴设置的内圈(4.1)和外圈(4.2),内圈(4.1)与外圈(4.2)之间形成环形水封槽,该环形水封槽用于与上方的灰盘机构(3)上的水封插刀(3.14)配合,实现水密封;在环形水封槽侧壁上设有回水管(4.13),在环形水封槽内设置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支撑辊轮(4.3),所述支撑辊轮(4.3)通过其底座(4.4)支撑,用于支托上方的灰盘机构(3);
所述出灰输送机构(5)设置在出灰斗(4)下方,出灰输送机构(5)包括支座(5.1)、壳体(5.5)、上法兰盖(5.3)、下法兰盖(5.9)、转轴(5.6)、第一密封轴承组件、第二密封轴承组件和驱动机构;所述支座(5.1)具有一个倾斜安装面,壳体(5.5)安装在倾斜安装面上,壳体(5.5)下端设有开口朝上的进灰口(5.8),该进灰口(5.8)与所述出灰斗(4)的出灰口(4.12)相连接,壳体(5.5)上端设有开口朝下的出灰口(5.2);所述壳体(5.5)是双层的水套壳体(5.5),壳体(5.5)下端下部设有进水口(5.13),壳体(5.5)上端上部设有出水口(5.4);所述壳体(5.5)上端装配有上法兰盖(5.3)、下端装配有下法兰盖(5.9),转轴(5.6)设置在壳体(5.5)内,转轴(5.6)上端通过第一密封轴承组件支撑安装在上法兰盖(5.3)上,转轴(5.6)下端通过第二密封轴承组件支撑安装在下法兰盖(5.9)上,转轴(5.6)通过驱动机构带动转动,转轴(5.6)上设有用于输送灰渣的螺旋片(5.7);
所述进气管路(6)包括风机(6.1)、单向阀(6.2)、第一气管(6.3)、耐高温气管(6.8)和主气管(6.9);风机(6.1)的出风口与单向阀(6.2)的进风口连接,单向阀(6.2)的出风口与第一气管(6.3)一端连接,第一气管(6.3)另一端与耐高温气管(6.8)一端连接;所述耐高温气管(6.8)直接穿设在生物质气化炉的出灰斗(4)内,耐高温气管(6.8)为双层机构,其包括外套管(6.8a)和内气管(6.8b),外套管(6.8a)与内气管(6.8b)之间形成水套,水套内通有流动的冷却水;所述内气管(6.8b)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管(6.3)连通,内气管(6.8b)中部与主气管(6.9)连通,,主气管(6.9)向上插入灰盘机构(3)中的的分气管(3.1)内,用于将空气送入生物质气化炉内的燃烧层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湖光工业炉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湖光工业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824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