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流互感器半波电流变换误差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7387.4 | 申请日: | 201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0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靳绍平;张春强;赵震宇;李东江;张翠琴;宁涛;刘见;李水仙;熊敏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5/00 | 分类号: | G01R35/00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姚伯川 |
地址: | 330009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互感器 变换 误差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流互感器在半波电流下变换误差的检测方法,属电力计量电流互感器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型号和不同批次的电流互感器,铁芯的磁性能都不完全相同,剩磁对电流互感器误差的影响也不相同。运行中的电流互感器出现强剩磁的一种可能是一次电流中有直流分量,使铁芯磁饱和,导致铁芯的等效导磁率减小,误差将显著地向负反向移动。直流分量对电流互感器误差的影响可以通过电流互感器在半波电流下的变换误差进行研究。目前国内外用于电流互感器的检测设备均为交流全波型, JJG1021-2007《电流互感器检定规程》规定的常规电压互感器检定接线图的检定线路图如图1所示,但它无法对电流互感器在半波电流下的变换误差进行检测。
为了解决电流互感器在半波电流下的变换误差检测,研究一种电流互感器在半波电流下变换误差的检测方法对改变上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国内外用于电流互感器的检测设备均为交流全波型,无法对电流互感器在半波电流下的变换误差进行检测的问题,如何利用现有设备检测电流互感器在半波电流下变换误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流互感器在半波电流下变换误差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已有电流互感器检定线路的基础上,使用2个正向导通电流大于电流互感器额定电流的二极管,一正一反分别与两台试品电流互感器串联,形成一个正半波电流互感器和一个负半波电流互感器,将两个对称的半波电流互感器并联,组合成全波电流互感器进行误差测量,测得误差为半波电流互感器的误差。
电流互感器在半波电流下变换误差的检测方法采用的主要设备有:一台标准电流互感器(0.02级)、一台互感器校验仪(2级)、一台电流负荷箱(3级)、2个正向导通电流大于电流互感器额定电流的二极管。
电流互感器在半波电流下变换误差的检测的接线如图所示,即二个被试电流互感器CTX1、CTX2的二次线圈并联,一端接互感器校验仪的差值电流测试端K,一端通过电流负荷箱Z接互感器校验仪的工作电流测试端TX;2个正向导通电流大于电流互感器额定电流的二极管D1、D2,一正一反分别与两台试品电流互感器串联,D2正极接被试电流互感器CTX2二次线圈一端,D2负极接升流器一端;D1负极接被试电流互感器CTX1二次线圈一端,D1正极与D2并联共接升流器;标准互感器CT0的一次线圈一端接升流器,另一端与二个被试电流互感器一次线圈并联端相联;标准互感器CT0的二次线圈一端接互感器校验仪的工作电流测试端T0,另一端与二个被试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的并联端相联;互感器校验仪的的另一个差值电流测试端D接地。
按电流互感器相关规程的要求进行检测,其步骤为:
(1)选择上限负荷;
(2)按规程要求升流,分别在额定电流的1%、5%、20%、100%、120%点测试电流互感器的上限负荷误差;
(3)将电流降至0;
(4)选择下限负荷;
(5)按规程要求升流,分别在额定电流的1%、5%、20%、100%点测试电流互感器的下限负荷误差;
(6)将电流降至0;
(7)完成该电流互感器的检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检测电流互感器在半波电流下变换误差时,使用2个正向导通电流大于电流互感器额定电流的二极管一正一反分别与2台试品电流互感器串联,形成一个正半波电流互感器和一个负半波电流互感器,构成电流互感器在半波电流下变换误差的检测线路,利用现有的交流升流器、标准电流互感器、互感器校验仪、负荷箱等电流互感器检定设备,可实现对电流互感器在半波电流下变换误差的检测。具有方法简洁、经济、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成本低等优点。
本发明适用于电流互感器抗直流分量计量准确性测量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常规电流互感器检测接线图;
图2是半波电流互感器误差检测接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73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氧化氯的投加方法与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阳光板连接件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