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锰矿浸取用搅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5595.0 | 申请日: | 2012-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3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刘作华;曾启琴;陶长元;孙瑞祥;宁伟征;刘仁龙;廖军;陈超;彭浩;杜军;范兴;孙大贵;左赵宏;李泽全;谢昭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7/16 | 分类号: | B01F7/16;C22B3/04;C25C1/1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4 | 代理人: | 胡长生 |
地址: | 40004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锰矿 取用 搅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搅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锰矿浸取用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用电解方法生产电解金属锰(简称电解锰)的企业中,大多采用碳酸锰矿(菱锰矿)为原料,将它们制备成矿浆后装在搅拌化合桶中以浸取电解液,然后进行电解。现有技术中,锰矿浸取用搅拌装置是由直立的圆筒状槽体和安装在其中心位置的搅拌叶轮组成,这种锰矿浸取用搅拌装置具有下述缺点:
1、当叶轮转速较高时,槽内的流体会因离心力而涌向槽壁,槽壁附近液面上升,槽体中心液面下降,形成漩涡,或称之为“打漩”;
2、随着叶轮转速的增大,漩涡中心下陷愈深,从而大大降低电解液的浸取率。
为此,本技术领域中开始采用带挡板的搅拌装置,包括槽体及安装在其中心结位置的搅拌轴和叶轮;在槽体的内壁上,垂直纵向并间距相等地安装了挡板;挡板等长,下端都直抵槽底。改进后,带挡板的搅拌装置能减弱槽内流体的“打漩”,增大了流体的湍动程度,改善了搅拌效果,使电解液的浸取率有所提高,但是却具有下述缺点:
1、由于在挡板的背面会出现电解液流体的小循环,而这些挡板都是刚性的,刚性挡板的硬度太大,对流体的阻力很大,从而使该小循环中的矿浆无法充分传质和反应,因此形成死循环(即死角),导致了矿浆局部混合的不充分;
2、由于矿浆局部混合的不充分,进而影响到整个搅拌装置中金属锰电解液的浸取率;
3、刚性挡板搅拌装置增加能耗。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锰矿浸取用搅拌装置中槽体中心液面下降易形成漩涡、漩涡中心随叶轮转速的增大而下陷愈深、降低电解液的浸取率,并避免改进后技术导致的矿浆局部混合不充分、金属锰电解液的浸取率受影响及刚性挡板搅拌装置能耗过高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锰矿浸取用搅拌装置,包括槽体,搅拌轴,叶轮和挡板,所述挡板垂直纵向并间距相等地安装在槽体的内壁上,所述挡板为柔性材料。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挡板的寿命,所述柔性材料为耐腐蚀性软质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耐腐蚀性软质材料为软质塑料、软质橡胶或高分子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耐腐蚀性软质材料最佳为软质PVC塑料。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为4块。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高度/槽体高度=0.800~1.200。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宽度/槽体内径=0.083~0.100。
本发明一种锰矿浸取用搅拌装置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在相同工况下,由于采用了在搅拌装置内壁垂直纵向并间距相地安装的柔性挡板,与刚性挡板搅拌装置相比,本发明可将挡板后面小循环中的电解液流体不断地被其它方向的液流带走,新流体可以不断补充进来,使槽内挡板后面电解液流体所形成的循环死区尽量减小甚至消除;
2、由于使循环死区的减小使得电解液流体局部混合得到很大的改善,从而使全槽电解液的混合效果更加理想;
3、在提高金属锰电解液浸取率的同时降低能耗;
4、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设备成本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锰矿浸取用搅拌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A-A部剖面图;
附图3是本发明锰矿浸取用搅拌装置挡板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强化锰矿浸出装置及其设计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该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附图1是本发明锰矿浸取用搅拌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A-A部剖面图,附图3是本发明锰矿浸取用搅拌装置挡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槽体,2为搅拌轴,3为挡板,4为叶轮。由图可知,所述挡板3垂直纵向并间距相等地安装在槽体1的内壁上,所述挡板3为柔性材料。为了提高挡板的寿命,所述柔性材料为耐腐蚀性软质材料;进一步的,所述耐腐蚀性软质材料为软质塑料、软质橡胶或高分子材料;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为4块;进一步的,所述挡板高度/槽体高度=0.800~1.200;进一步的,所述挡板宽度/槽体内径=0.083~0.100。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挡板3和槽体1为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连接为焊接、铆接或者胶合连接,一般来说胶合连接最为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胶合剂。同样的,挡板3和槽体1也可以为可拆卸的连接,即通过耐酸耐腐蚀的铆钉将挡板3固定到槽体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55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