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计算机及其快速启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3471.9 | 申请日: | 201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7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星邑;吴俊良;洪绍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5 | 分类号: | G06F9/44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 及其 快速 启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快速启动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计算机的快速启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普遍地被使用者所接受与运用。传统计算机的开机流程中,当计算机开启电源之后,计算机会先加载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Output System,以下称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会执行许多动作,例如开机自我测试(power-on self-test,POST)、侦测硬件、安装驱动程序及加载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等。
然而,由于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日益庞大,且随着开机而自动启动的应用程序越来越多,使得操作系统的启动时间越来越长,以致使用者必须等待冗长的计算机开机时间,使用上相当不方便。
此外,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升,开始引入高级电源管理接口(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ACPI)。根据高级电源管理接口的规范,计算机电源管理系统可将计算机的操作状态分为S0到S5共六种状态,而它们代表的含义分别如下:
S0状态:计算机正常工作,所有硬设备全部处于打开或正常工作的状态。在此模式下,计算机处于正常开机状态,且中央处理单元(CPU)及应用程序处于运作中。
S1状态:亦称为POS(Power on Suspend,CPU停止工作),其它的硬设备仍然正常工作。
S2状态:将CPU关闭,但其余的硬设备仍然运转。
S3状态:通常称为STR(Suspend to RAM,挂起到内存),将运行中的数据写入内存后关闭硬盘机。在此模式下,计算机将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的操作状态存储至内存,且电源供应器仍继续供电至内存。
S4状态:亦称为STD(Suspend to Disk,挂起到硬盘机)。在此模式下,计算机将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的操作状态存储至非挥发性内存(例如硬盘),亦即内存的信息写入硬盘机,然后所有部件停止工作,而此时电源供应器停止供电至内存,但硬盘仍可被唤醒。
S5状态:在此模式下,计算机处于正常关机状态,所有硬设备(包括电源)全部均关闭(shutdown),即计算机处于关机状态。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出一种计算机的快速启动方法。上述的快速启动方法包括:在计算机进行关机程序的期间,将计算机的一运行状态数据保存至计算机的易失性内存;在完成上述关机程序执行后,持续供电给易失性内存;以及在计算机进行开机程序时,自易失性内存读取运行状态数据,并依据所读取的运行状态数据初始化计算机。
本公开提出一种计算机。上述的计算机包括中央处理单元、易失性内存、基本输入输出系统以及供电模块。易失性内存耦接至中央处理单元,用以存储计算机进行关机程序前的运行状态数据。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耦接至中央处理单元,用以在计算机进行开机程序时,自易失性内存读取运行状态数据,并依据所读取的运行状态数据初始化计算机。供电模块耦接至易失性内存,用以当计算机完成上述关机程序后供电至易失性内存。
基于上述,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因易失性内存所存储的运行状态数据不至因计算机完成上述关机程序而消失,故可被用来快速启动计算机。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计算机的功能方块图。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供电模块的功能方块图。
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易失性内存的功能方块图。
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计算机的快速启动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计算机100的功能方块图。计算机1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110、易失性内存(Volatile memory)120、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Output System,BIOS)130以及供电模块1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34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