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源电路结构以及LED液晶电视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3255.4 | 申请日: | 201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3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金;刘海丰;陶淦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63 | 分类号: | H04N5/63;G09G3/36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舒丽亚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电路 结构 以及 led 液晶电视 | ||
1.一种电源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整流电路,接收交流输入并进行整流后输出第一直流电压;
PFC背光驱动电路,电性连接该整流电路以接收该第一直流电压,对该第一直流电压进行功率因数校正以输出第二直流电压向背光源供电并对该背光源进行恒流控制;
PF值校正电感,电性连接该整流电路以接收该第一直流电压并输出第三直流电压;以及
反激电路,电性连接该PF值校正电感以接收该第三直流电压,并输出第四直流电压以向功率低于该背光源的功率之负载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PFC背光驱动电路包括:
PFC电路模块,电性连接该整流电路以接收该第一直流电压,并对该第一直流电压进行功率因数校正后输出该第二直流电压至该背光源的电源端;以及
背光驱动模块,电性连接该背光源的控制端,控制该背光源点亮与否并将流过该背光源的控制端的电流反馈至该PFC电路模块以实现对该背光源进行恒流控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PFC电路模块包括控制器、电源开关、变压器与输出二极管,该控制器与该电源开关电性连接至该变压器的原边绕组,该输出二极管电性连接至该变压器的副边绕组与该背光源的该电源端之间;该控制器通过控制该电源开关的切换频率控制该变压器经由该输出二极管输出的该第二直流电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驱动模块包括控制开关、比较运算放大器以及光电耦合器;该控制开关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该背光源的控制端,该控制开关的第二端通过电阻接地,且该控制开关的控制端接受调光控制信号的控制而决定是否导通该控制开关的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该比较运算放大器电性连接该控制开关的该第二端与该电阻之间的节点以产生流过该背光源的该控制端的电流与基准值之间的误差信号并将该误差信号通过该光电耦合器反馈至该PFC电路模块中的该控制器的反馈输入端,借此实现该背光源的恒流控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反激电路包括控制器、电源开关、变压器、输出二极管以及光电耦合器;该控制器与该电源开关电性连接至该变压器的原边绕组,该输出二极管电性连接至该变压器的副边绕组与该负载之间;该光电耦合器将该第四直流电压与基准值之间的误差信号反馈至该控制器以控制该电源开关的切换频率。
6.一种LED液晶电视,包括液晶屏以及电视主板,该液晶屏包括LED背光源;其特征在于,该LED液晶电视还包括:
整流电路,接收交流输入并进行整流后输出第一直流电压;
PFC背光驱动电路,电性连接该整流电路以接收该第一直流电压,对该第一直流电压进行功率因数校正以输出第二直流电压向该LED背光源供电并对该LED背光源进行恒流控制;
PF值校正电感,电性连接该整流电路以接收该第一直流电压并输出第三直流电压;以及
反激电路,电性连接该PF值校正电感以接收该第三直流电压,并输出第四直流电压以向该电视主板供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LED液晶电视,其特征在于,该PFC背光驱动电路包括:
PFC电路模块,电性连接该整流电路以接收该第一直流电压,并对该第一直流电压进行功率因数校正后输出该第二直流电压至该LED背光源的电源端;以及
背光驱动模块,电性连接该LED背光源的控制端,控制该LED背光源点亮与否并将流过该LED背光源的控制端的电流反馈至该PFC电路模块以实现对该LED背光源进行恒流控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LED液晶电视,其特征在于,该PFC电路模块包括控制器、电源开关、变压器与输出二极管,该控制器与该电源开关电性连接至该变压器的原边绕组,该输出二极管电性连接至该变压器的副边绕组与该LED背光源的该电源端之间;该控制器通过控制该电源开关的切换频率控制该变压器经由该输出二极管输出的该第二直流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325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