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鼠标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2817.3 | 申请日: | 201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7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海卿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鼠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鼠标,尤其涉及一种操作键都设置在一侧的鼠标。
背景技术
现有鼠标多是由食指和中指分别按住左键和右键,手心握住鼠标主体扣在桌面上。使用时前臂的重心都压在手腕上,长时间的操作会造成疲劳、手腕酸疼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公知的鼠标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让手扣卧在桌面上,同时使用拇指来操作鼠标左右键滚轮等按键的鼠标,让主要的鼠标操作都使用拇指,从而克服了食指和中指操作造成的手指酸痛。鼠标的外壳支撑部把手掌适度抬高,从而避免了手腕受到桌面挤压造成的腕管酸痛。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鼠标,整体为流线型的椭圆、流线型的圆形、流线型的矩形或者这些流线型图形的部分组成的形状,所述整体由功能部、手掌支撑部和底部构成,
功能部:所述功能部为连接所述底部拇指侧外沿和所述手掌支撑部的上表面外壳拇指侧外沿的曲面;
手掌支撑部:由上表面外壳和与之对应的底部构成。
底部:鼠标和桌面接触的部位,感测装置位于所述底部,底部在拇指侧有一凸出。
其中,能够把所述底面包含在内的最小矩形的长在60mm到202mm之间,所述最小矩形的宽在40mm到150mm之间;鼠标按键位于所述功能部被拇指最上面那节指节所能接触到的范围;所述手掌支撑部的所述上表面外壳在与之对应的食指关节与掌骨连接的弯曲处、掌心处以及小鱼际区内侧处有隆起;所述上表面外壳以这三处所述隆起为顶点,呈平滑的曲面直至与所述底面接触;所述手掌支撑部的所述上表面外壳上没有任何鼠标按键。
优选的是,所述功能部为一垂直于底面的曲面,鼠标按键位于所述功能部和所述底部所构成的“L”型曲面之上。
优选的是,所述拇指侧的底部的面积小于对应的所述手掌支撑部,此时所述功能部为一在所述手掌支撑部拇指侧内凹的曲面,所述的鼠标按键位于所述曲面上。
优选的是,所述手掌支撑部的所述上表面外壳上有镶嵌点,所述上表面外壳上的隆起由镶嵌在所述镶嵌点上的材料构成,所述的镶嵌材料为硬度大的材料或者硬度小的柔软材料。
优选的是,所述上表面外壳上的隆起,对应于所述食指关节与掌骨连接的弯曲处的,高于对应于所述掌心处以及所述小鱼际区内侧处的隆起。
优选的是,所述上表面外壳上的隆起,对应于所述所述掌心处的,高于对应于所述食指关节与掌骨连接的弯曲处以及所述小鱼际区内侧处的隆起。
优选的是,所述上表面外壳上的隆起,对应于所述小鱼际区内侧处的,高于对应于所述食指关节与掌骨连接的弯曲处以及所述掌心处的隆起。
优选的是,所述手掌支撑部的所述上表面外壳在与之对应的食指关节与掌骨连接的弯曲处、掌心处以及小鱼际区内侧处的隆起高度一样。
优选的是,所述手掌支撑部的所述上表面外壳在与之对应的食指关节与掌骨连接的弯曲处、掌心处以及小鱼际区内侧处有隆起,当这三处所述隆起中,有一处成为所述鼠标的高点的时候,其它两处所述隆起的任意一处或者两者全部可以与平滑的上表面外壳重合。
优选的是,所述鼠标整体造型的80%为流线型的图形的部分组成的形状。
优选的是,所述手掌支撑部的上表面外壳上有感知触摸的元件。
优选的是,所述手掌支撑部的上表面外壳上有鼠标功能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人手上最强壮的手指拇指来操作鼠标的按键,避免了中指食指使用过度造成的手指酸痛。抬高了手腕,避免了长时间的挤压造成的腕管酸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非限定性实例1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非限定性实例1的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非限定性实例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非限定性实例2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附图1-4所示,一种鼠标,其整体为流线型的椭圆、流线型的圆形、流线型的矩形或者这些流线型图形的部分组成的形状,其包括:
功能部1:功能部为连接底部拇指侧外沿和手掌支撑部的上表面外壳拇指侧外沿的曲面,是鼠标设置按键的地方;
手掌支撑部2:由上表面外壳和与之对应的底部构成,是手掌和鼠标接触的地方。
底部(未标出):其为鼠标和桌面接触的部位,感测装置位于所述底部,底部在拇指侧还有一凸出,凸出的是功能部1所对应的地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海卿,未经李海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28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漏攻丝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缸盖重力浇铸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