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质量分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76207.1 | 申请日: | 2011-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5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朝野夏世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J49/26 | 分类号: | H01J49/26;G01N27/62;H01J49/4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质量 分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质量分析装置,更为详细地说,涉及一种适于对来自液相色谱仪的柱出口的洗脱液、通过流动注射法导入的液体试样中的成分进行质量分析的质量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相色谱质量分析装置(LC/MS)中,在进行质量分析装置的各部的调整时使用含有成分的种类、浓度已知的试样(一般称为校准用试样、标准试样等)。在此所说的调整,是指以质量电荷比m/z校准、质量分辨率调整、灵敏度调整等为目的,最佳地设定与向各部施加的电压、离子化探头的温度、气体流量等各种分析条件有关的控制参数的作业。在执行调整时,一边使作为调整对象的控制参数的值依次变化一边监视源自试样中的目标成分的离子的信号强度,搜索使该信号强度最大的参数值。因此,需要某种程度的时间以找出控制参数的最佳值,以往一般在向离子源导入试样时使用灌输(Infusion)法。灌输法是使用注射泵(Syringe pump)等连续地向离子源导入液体试样的方法,能够在较长时间内进行稳定的分析,但另一方面存在试样的消耗量多这样的缺点。
与此相对地,流动注射法是如下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等):利用液相色谱仪用的注入器等向以固定流量供给的流动相中注入规定量的试样,随着流动相的流动而将试样导入到离子源。FIA法与上述灌输法相比,试样的使用量格外少也没问题。然而,在流动注射法中,向离子源导入试样的时间短,而且目标成分的浓度随着时间推移而大致山形地变化。因此,在用于装置调整的试样导入中使用流动注射法的情况下,与使用灌输法的情况相比数据获取的时间上的限制大。
下面,作为装置调整的一例,列举在能够进行MS/MS分析的三重四极型质量分析装置中将使离子碰撞诱导解离(CID)时的碰撞能量最优化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此外,在CID时离子所具有的碰撞能量由对碰撞单元及其前级的离子光学元件(离子导向器或者前级四极滤质器等)施加的电压来决定,因此调整碰撞能量时实际调整的是电压(以下称为“碰撞能量电压”)。
一般地,即使是同一种离子,由CID导致的分解方式也因碰撞能量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即使作为CID对象的前体离子为相同种类,碰撞能量的最佳值也会因作为目标的(想要分析的)产物离子不同而不同。因而,例如在多重反应监测(MRM=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测量等将产物离子的质量电荷比固定的MS/MS分析中,在存在多种作为目标的产物离子的情况下,需要针对每种产物离子分别调查碰撞能量的最佳值。
作为对在预先设定的多个碰撞能量电压下使规定的前体离子分解时生成的多个产物离子的离子强度分别进行检测的方法,已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方法。在该分析方法中,将针对多个碰撞能量电压与多个产物离子的全部组合均实施一遍的分析设为一个周期,通过使该周期反复进行,来获取每个产物离子都不同的碰撞能量电压下的离子强度。
然而,在如上述那样大费周折地获取离子强度的方法中,在完全不清楚恰当的碰撞能量电压的范围的情况下,需要一边在整个相当广的碰撞能量电压范围内以比较窄的步宽依次改变值一边针对各产物离子测量离子强度。如果这样的话,则在一个周期中所要获取的数据个数变多,如果将数据的获取时间间隔维持为固定则一个周期的时间变长。如上所述在流动注射法中被导入到离子源的试样的成分浓度大致山形地变化,因此仅利用一个周期的分析结果难以找出碰撞能量电压的最佳值。因此,需要遍历几个周期左右将离子强度进行累计来找出碰撞能量电压的最佳值,但如上述那样当一个周期所需的时间长时,在目标成分被导入到离子源的期间找出最佳值是相当困难的。其结果,需要针对同一试样多次执行同样的分析,存在试样的消耗量增加并且调整所需的时间也变长这样的问题。
此外,上述问题在使用了试样导入时间受限的流动注射法的情况下特别大,但在使用了灌输法的情况下,也同样存在以下问题:一边改变碰撞能量电压一边测量离子强度的次数增加得越多,则调整所需的时间越长,试样的消耗量增加得越多。
另外,上述问题并不限于碰撞能量电压的最优化,对于质量分析装置中需要最优化的所有控制参数也同样,该控制参数例如为:对离子透镜施加的透镜电压;利用电喷雾电离(ESI)法、大气压化学离子化(APCI)法等得到的用于离子源的雾化气体、干燥气体的气体流量;这样的离子源、将所生成的离子从离子源输送到后级的加热毛细管的加热温度;以及使用大气压光离子化(APPI)离子源时的激光强度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01650号公报(第[0015]段,图32)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7479629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762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