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布线导体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74096.0 | 申请日: | 201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82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秋山周三;穗坂康洋;藤本忠行;谷川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9/22 | 分类号: | H01R9/2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布线 导体 连接 结构 | ||
本发明的布线导体的连接结构包括:电子设备的筐体(2);利用树脂(2a、2b)以嵌件模塑的方式形成于该筐体(2)中的板状的布线导体(3);将该布线导体(3)的前端部进行弯折而形成的布线端子面(3a);形成于布线端子面(3a)的钩状突起(3b);与边缘部相接触且固定于该钩状突起(3b)的外部布线端子(4)的布线端子面(4a);将可动布线(5)接合到该外部布线端子(4)的压接部(4f);以及接合布线端子面(3a)和布线端子面(4a)的螺栓(6)和螺母(7),在使多个布线端子彼此电连接时,较易进行对位操作,能够缩短操作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电子设备的多个布线端子之间相互电连接的布线导体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一般采用如下结构:在连接电子设备的一个布线端子和另一个布线端子的情况下,为了可靠地进行电连接和机械连接,利用外螺纹(例如螺栓)和内螺纹(例如螺母)来夹持并固定两个端子。然而,在上述结构中,在拧紧固定外螺纹的情况下,预先可靠地保持内螺纹较为重要,且若无法防止内螺纹旋转,并且正确地进行定位,则无法顺利地进行连接,导致操作性变差。
因而,在专利文献1的电源供电端子、附带导体构件的电子器件、以及具有该电源供电端子的结构体中,电源供电端子2由第1端子台4和第2端子台20构成,在第1端子台4上形成有多个狭缝6和内螺纹8,该多个狭缝6中插入有被弯曲成U形状的压入配合端子12,该内螺纹8通过嵌件模塑而形成。另外,背面接线板(BWB)44具有用于进行电源供电的导体图案、以及与该导体图案相连接的多个通孔,通过将压入配合端子12的压入配合管脚14插入BWB44的通孔,从而将电源供电端子2安装到BWB。通过将安装于外部布线的前端部的压接端子18夹在该外部布线之间,并将外螺纹16与内螺纹8拧合,由此能够将该外部布线牢固地固定于第1端子台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437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现有的具备电源供电端子的结构体中,存在如下问题:对于通过嵌件模塑而形成的内螺纹,对其定位的精度有要求,且需要提高器件尺寸精度以及安装精度。而且,虽然能可靠地固定内螺纹本身,但是操作性上存在问题,由于操作时间增多,导致操作费用的提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的,其目的地在与提供一种布线导体的连接结构,在使多个布线端子之间相互电连接时,易于进行对位操作,且能够缩短操作时间。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布线导体的连接结构用连接构件使多个布线导体的布线端子的接合面彼此电连接,该布线导体的连接结构具有如下特征:在至少一个所述布线端子的接合面边缘部设置钩状突起,利用所述钩状突起来压住并限制另一个所述布线端子或者所述连接构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布线导体的连接结构,通过在至少一个布线端子的接合面边缘部设置钩状突起,从而能够提供一种布线导体的连接结构,在使布线端子彼此连接时,能简化其对位结构以提高组装操作性,而且不要求布线端子的尺寸精度且能实现低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布线导体的连接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简要立体图。
图2是图1中布线导体的连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中布线导体的连接结构的俯视图、以及沿A-A得到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布线端子的接合面部的局部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布线导体的连接结构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简要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740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