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系统、基站以及针对网络攻击的对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67031.3 | 申请日: | 201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8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楠本雄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W12/12 | 分类号: | H04W12/1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孙志湧;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系统 基站 以及 针对 网络 攻击 对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基站、以及针对网络攻击的对策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通信系统已经显著地进步,它们已经被暴露于各种网络攻击。结果,已经寻求针对网络攻击的对策。
同样地,移动终端被暴露于网络攻击并且移动终端的移动性引起自身被暴露于复杂的网络攻击。
特别地,如果从还没有被SIM锁定的移动终端中非法地获得SIM(用户识别模块),则有可能将会通过SIM进行网络攻击。
在3GPP(第三代合作项目)、作为新通信系统的LTE(长期演进)系统已经被标准化(参考专利文献1等等)。
然而,在3GPP中定义的标准协议中,LTE系统中的核心网络侧PDN-GW(分组数据网络-网关)设有检测非法业务的DPI(深度分组检测)功能。
换言之,根据在3GPP中定义的标准协议,LTE系统的eNB(演进的节点B)不能够直接地监控用户数据的内容。因此,不得不使用核心网络侧的DPI功能检测非法业务。
相关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11-010155A,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在LTE系统中,不得不使用核心网络侧的DPI功能检测非法业务。
因此,即使将大量的数据从UE(用户设备)传送到eNB,出现其中当从UE传送大量的用户数据时eNB不能够积极地检测网络攻击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解决前述问题的一种通信系统、基站、以及针对网络攻击的对策方法。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包括:
移动终端;
基站;
运行/维护服务器;以及
网关,该网关具有监视从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的上行链路数据是否是非法业务的DPI功能,
其中,如果所述基站检测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的业务量超过阈值,则所述基站将表示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的业务量超过阈值的警报传送到所述运行/维护服务器,并且
其中,如果所述运行/维护服务器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警报,则所述运行/维护服务器将使所述网关激活所述DPI功能的激活命令传送到所述网关。
根据本发明的基站,包括:
用户数据处理单元,该用户数据处理单元监视从移动终端接收到的上行链路数据的业务量是否超过阈值;和
通信控制单元,如果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的业务量超过阈值,则该通信控制单元将表示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的业务量超过阈值的警报传送到运行/维护服务器,使得所述运行/维护服务器将使网关激活检测所述上行链路数据是否是非法业务的DPI功能的激活命令传送到所述网关。
根据本发明的针对网络攻击的对策方法是针对网络攻击的用于基站的对策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监视从移动终端接收到的上行链路数据的业务量是否超过阈值;和
如果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的业务量超过阈值,则将表示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的业务量超过阈值的警报传送到运行/维护服务器,使得所述运行/维护服务器将使网关激活检测所述上行链路数据是否是非法业务的DPI功能的激活命令传送到所述网关。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如果移动终端将大量的上行链路数据传送到基站,则基站通过运行/维护服务器激活网关的DPI功能。
因此,能够获得其中基站能够通过从移动终端传送的大量的上行链路数据积极地检测网络攻击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描述当通信系统检测到可疑业务时图1中所示的通信系统执行的操作的时序图。
图3是描述当通信系统检测到非法业务时在图1中示出的通信系统执行的操作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考附图,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
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
参考图1,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系统是LTE系统,其具有UE1,该UE1是移动终端;eNB2,该eNB2是基站;OMC(运行和维护中心)3,该OMC(运行和维护中心)3是运行/维护服务器;PDN-GW4,该PDN-GW4是网关;以及PCRF(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5,该PCRF(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5是策略/计费服务器。
UE1的结构
参考图1,UE1具有用户数据处理单元1A和连接控制单元1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70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