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药物递送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80066184.6 申请日: 2011-11-28
公开(公告)号: CN103429266A 公开(公告)日: 2013-12-04
发明(设计)人: L·C·杜图伊托;V·皮莱;Y·E·库纳拉;T·戈温德;T·R·卡迈克尔 申请(专利权)人: 约翰内斯堡金山大学
主分类号: A61K47/30 分类号: A61K47/30;A61K31/00;A61K31/405;A61K31/496;A61K47/36;A61P29/00;A61P31/00
代理公司: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0 代理人: 武晨燕;迟姗
地址: 南非约*** 国省代码: 南非;ZA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药物 递送 装置
【说明书】: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植入装置,其用于原位递送一种或多种药学活性物质以对炎症和/或感染进行急性和慢性管理。

技术背景

根据在55个国家中进行调查的数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上约有1亿6100万人有视觉障碍,3700万盲人。在出现失明之前即治疗眼内疾病的相关性是很明显的。

Herrero-Vanrell和Refojo(2001)以及Del Amo和Urtti(2008)的研究中指出,炎症性眼后段(玻璃体)障碍是视觉障碍和最终失明的罪魁祸首。保证将标示的生物活性物质递送至眼睛的后段对眼内结构疾病的有效治疗非常重要。然而,由于结构和血管屏障造成药物难以进入局部和系统,向眼后段递药难度非常大。

正如Yasukawa及其同事(2005)强调的,当遭遇到眼后段对药物的可利用性问题时,延迟了眼睛药物递送领域的进展。而且,Haesslein等(2006)重申了,向玻璃体递药的间接生物活性途径(局部、系统或眼周)有对生物生理性血-眼屏障穿透性差的缺点,因此需要直接的玻璃体内药物递送以成功地管理眼后段疾病。药物的玻璃体内注射,以及用于通过注射或植入递送的、聚合物(可生物降解或不可生物降解)制成的持续递药系统,靶向眼后段。

由于可能对视网膜和葡萄膜组织有重大损伤,Rao(1990)指出当严重的眼内炎症为表现特征时,视力预后最为关键;该过程由T-和B淋巴细胞启动,但由多形核白细胞(PMNs)和巨噬细胞增强和维持。化学介体,诸如花生四烯酸代谢物、蛋白水解酶和氧代谢物造成了眼炎症性疾病如葡萄膜炎(感染性或非感染性)中见到的组织损伤。在Rao(1990)中强调了最近对炎症初始阶段由PMNs和巨噬细胞释放的活性氧代谢物(氧自由基)的关注。Champagne(2001)描述了局部和系统性使用皮质类固醇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控制附件、角膜和眼内炎症。Holekamp等(2005)重申了皮质类固醇抑制炎症和瘢痕,部分是由于这些药物对炎症细胞因子的抑制。玻璃体内的皮质类固醇(如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肤轻松(fluocinolone acetonide)、去炎松(triamcinolone))号称使患有慢性、炎症性和增生性眼内疾病的患者得到改善(Haesslein等,2006;Reichle等,2005),所述疾病诸如继发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Jonas和Sofker,2001),假晶状体(Jonas等,2003),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Park等,2003),和葡萄膜炎(Young等,2001);以及预防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Jonas等,2000)。NSAIDs(如氟比洛芬(flurbiprofen)、keratolac、乙酰水杨酸)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也正在探索它们的其他应用(Champagne,2001)。

后段病症还包括眼内感染,例如细菌性眼内炎,它可以发生在手术后、创伤后或通过从内源位点的细菌转移。眼内炎的临床表现不同,从轻度炎症到完全丧失视力或丧失眼睛(Callegan等,2007)。Callegan和同事(2007)提到了实验证据,证明及时地以玻璃体内抗生素开始治疗的必要性。万古霉素(Vancomycin)、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cephalosporins)或有前途的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往往凭经验使用,用皮质类固醇作为辅助手段来限制眼内炎症引起的旁观者损害(bystander damage)。

虽然已经有了这些进展,但对这些严重的眼病变的药理学管理仍然是一个主要的障碍。广泛发生手术性的(Reichle等,2005)眼内压升高和白内障进展(Roth等,2003)。其他风险,尤其是与玻璃体内注射皮质类固醇相关的,包括眼内炎(Moshfeghi等,2003),视网膜脱落(Jonas等,2003),半侧静脉阻塞(Gillies等,2004),视网膜前出血(Jonas等,2001),假眼前房积脓(Jonas等,2001),和玻璃体出血(Moshfeghi等,2003)。而且,由于皮质类固醇相关的作用,在眼内炎的治疗管理中组合使用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仍然有争议(Callegan等,2005)。研究已经确定无疑地表明,受控的聚合物药物递送系统对实现极好的药物干预(其中有效的生物活性物质可用于眼内疾病治疗)是很重要的。此类系统获得了“受控”水平的药物,从而有利于生物可用性的最优化和副作用的最小化(Ligório Fialho等,2008)。然而,在Holekamp等(2005)进行的临床试验中,现在可用于高剂量持续递送皮质类固醇的眼内植入装置都存在并发症比率非常高这一缺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约翰内斯堡金山大学,未经约翰内斯堡金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61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