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备型芯驱动用液压单元的电动式压铸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54230.0 | 申请日: | 201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8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中塚吉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机械金属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B22D17/26;B22D1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严星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备 驱动 液压 单元 电动 压铸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型芯驱动用液压单元的电动式压铸机,尤其涉及型芯驱动用液压单元相对于电动式压铸机的配置及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压铸机通过向形成在模具上的型腔内注射、填充铝合金、镁合金等熔融金属材料(金属溶液)来铸造规定形状的产品,与以树脂为成形材料的注塑成型机相比,具有注射速度及注射压力在各级高的特征。因此,以往,利用液压进行注射柱塞的驱动及模开闭机构的驱动的液压式压铸机是主流的,但在近年来,因为能够避免由工作油产生的成形工厂内的污染,因此利用电动马达进行注射柱塞的驱动及模开闭机构的驱动的电动式压铸机也普及开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然而,即使在压铸机中也与注塑成型机相同,通过在型腔内出入自如地配置规定形状的型芯,能够形成具有空心部的产品等。但是,压铸机以凝固收缩大,固化后的刚性也高的金属材料为成形材料,因此与以凝固收缩比较小,固化后也容易弹性变形的树脂为成形材料的注塑成型机不同,型芯在型腔内容易固化在成形品上,在型芯从型腔内的拉拔方面需要较大的力。因为这种情况,以往即使在电动式压铸机中,作为型芯的驱动源,也使用能得到高压力且高速的拉拔力的液压缸(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在液压式压铸机中,由于具备用于驱动注射柱塞的液压单元,因此能够将液压单元作为型芯驱动用液压单元而共用,但在电动式压铸机中,由于不具有能共用的液压单元,因此需要格外准备型芯驱动用液压单元。另外,在电动式压铸机中,还具有将蓄积在储能器中的液压作为注射柱塞的辅助动力使用的类型,但是,这种电动式压铸机所具备的液压单元与液压式压铸机所具备的液压单元相比,输出格外低,因此无法与型芯驱动用液压单元共用。本申请人之前提出了作为这种电动式压铸机所具备的型芯驱动用液压单元,通过将所需的液压设备及电动设备一体地组装在收放壳体内,与电动式压铸机形成为独立的不同体,能够适当附设在成形工场所设置的电动式压铸机的附近的方案(参照专利文献4)。
本申请人之前提出的型芯驱动用液压单元由于在与电动式压铸机形成为独立的不同体的收放壳体内收放所需的液压设备及电动设备,因此不需要在电动式势压铸机上组装构成液压单元的液压设备或电动设备,能够使电动式压铸机的结构简单化。另外,在不进行使用型芯的产品的制造的场合,由于从电动式压铸机分离地保管在其他场所,因此是合理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846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12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28941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1-509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本申请人之前提出的型芯驱动用液压单元与电动式压铸机形成为独立的不同体,根据需要设置在电动式压铸机的附近,因此存在液压单元与电动式压铸机的合计整体的设置面积变大之类的问题。另外,由于在电动式压铸机的附近设有大型的液压单元,因此还存在难以进行电动式压铸机的维修之类的问题。并且,由于液压单元是大型的,因此具有在不进行使用型芯的产品的制造的场合的移动方面需要较大的劳力,在保管方面需要较大的空间之类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现有技术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具备液压单元的场合也不扩大电动式压铸机的设置面积,不会损坏电动式压铸机的维修性,并且移动及保管容易的具备型芯驱动用液压单元的电动式压铸机。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电动式压铸机,具备:主基盘;安装在上述主基盘上,将合模用电动伺服马达作为驱动源进行模具的开闭的合模机构;安装在上述主基盘上,将注射用电动伺服马达作为驱动源向上述模具内注射金属溶液的注射机构;安装在上述模具上的型芯驱动用液压缸;以及向上述液压缸供给压力油的型芯驱动用液压单元,上述型芯驱动用液压单元通过在基板上一体地组装至少包括油箱、液压泵、液压泵驱动马达、油冷却器、阀类及电动箱的多个设备而构成,通过将上述基板固定在比上述合模机构的设定位置靠外侧的上述主基盘上,将上述多个设备的各个配置在上述合模用电动伺服马达的周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机械金属株式会社,未经东洋机械金属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542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