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断路器的灭弧栅、断路器和用于组装灭弧栅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51636.3 | 申请日: | 201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5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P.努瓦塞特;Y.阿尔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ABB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9/34 | 分类号: | H01H9/34;H01H9/36;H01H33/59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强;杨炯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断路器 灭弧栅 组装 方法 | ||
1. 一种用于DC断路器的灭弧栅,包括
多个基本平行金属板(104,104a,104b,104n,108,108a,108b,108n)形成的至少两个平行叠堆(102,106),其限定平行于堆叠方向的第一轴线(A),其中,同一叠堆的金属板在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上、在相邻金属板之间具有基准距离(D1);
电弧空间(109),其限定在所述两个平行叠堆之间,并且适于允许电弧沿着所述第一轴线移动,其中
第二轴线(X)平行于所述金属板而横穿所述至少两个平行叠堆和所述电弧空间(109),其中,所述第二轴线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以及
灭弧栅壳体(111),其具有在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上限定所述灭弧栅壳体的内部的至少一个顶壁,其中
通道(113a,113b)形成于所述顶壁和所述至少一个叠堆(102,106)的最靠近所述顶壁的金属板(104n,108n)之间,所述通道在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上具有为所述基准距离(D1)的至少2倍的延伸部(D3),从而使得气体流能够将电弧推入所述灭弧栅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栅,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道在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上具有为所述基准距离(D1)的2.5倍以上、特别地3倍以上的延伸部(D3),以及/或者
所述通道在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上具有为所述基准距离(D1)的10倍以下、特别地7倍以下的延伸部(D3)。
3.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灭弧栅,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距离(D1)介于大约1 mm和大约8 mm之间,特别地介于2 mm和大约6 mm之间。
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灭弧栅,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壁(150)基本平行于所述多个金属板的表面,以及/或者
面向所述灭弧栅的内部的顶壁(150)表面的法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Y)。
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灭弧栅,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壁(150)和/或所述通道特别地沿着所述第二轴线(X)而在多个基本平行金属板形成的所有叠堆(104,106)和所述电弧空间(109)之上延伸。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DC断路器的灭弧栅,其特征在于,
具有至少一个侧壁(112),所述至少一个侧壁(112)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和/或第二轴线,所述第二轴线平行于所述金属板而横穿所述至少一个叠堆和所述电弧空间(109),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侧壁(112)和所述金属板之间的距离小于10mm,特别地小于5 mm。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灭弧栅,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平行叠堆包括第一叠堆和第二叠堆,其中
所述第一叠堆的金属板到所述第二叠堆的最近的金属板之间的距离(D3)介于所述金属板的在所述第二轴线的方向上的延伸部的长度(l)和/或所述金属板的纵向边的长度(l)的0.75倍和2倍之间,特别地介于0.8倍和1.5倍之间。
8.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灭弧栅,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板叠堆的金属板(104,108)基本为长方形,并且特别地具有指向所述电弧空间(109)的基本V形或U形切口(145),其中,第二轴线基本平行于所述金属板的在所述侧壁(112)附近延伸的两个纵向边。
9.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灭弧栅,其特征在于,
所述灭弧栅的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布置成使得气体能够在所述第二轴线的方向上横穿所述开口,所述第二轴线平行于所述金属板而横穿所述至少两个叠堆和所述电弧空间(109),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具有平行于由所述第一轴线和第三轴线跨越的平面的开口表面,所述第三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
10. 一种断路器,包括
具有第一开关触头(202a)和第二开关触头(202b)的开关单元(200),其中,所述第二开关触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所述第一开关触头接触所述第二开关触头,而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第一开关触头和第二开关触头(202a,202b)彼此分开;以及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灭弧栅(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ABB技术有限公司,未经ABB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5163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应炉下料装置
- 下一篇:干法造粒机W形筛网整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