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低能量透过性的多层塑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51534.1 | 申请日: | 2011-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98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H.普德莱纳;T.库尔曼;A.迈耶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7/10 | 分类号: | B32B17/10;B32B27/08;B32B27/18;B32B27/30;B32B27/3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石克虎;林森 |
地址: | 德国勒***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能量 透过 多层 塑料 结构 | ||
1.建筑物、汽车、轨道车辆和飞机中的塑料窗玻璃,包含至少一个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结构包括
-至少一个具有至少2mm的层厚度的基础层,该基础层包含至少一种透明热塑性塑料和作为IR吸收剂的0.038重量%-0.5重量%的基于氧化铟锡(ITO)和/或基于锑掺杂的氧化锡的纳米颗粒,基于用于基础层的塑料组合物的总重量计,其中该基础层不含六硼化镧作为可能的另外的IR吸收剂,和
-至少一个反射IR辐射的多重层,该多重层在彼此直接相邻的层中具有不同的塑料和不同的折射指数。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塑料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重层是由光学干涉膜制成的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塑料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重层是其中彼此直接相邻的各层的折射指数彼此相差至少0.03的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塑料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重层具有至少10个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塑料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重层的单个层具有30-500nm的层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塑料窗玻璃,其特征在于在基础层中基于氧化铟锡(ITO)和/或基于锑掺杂的氧化锡的纳米颗粒的含量为0.050-0.250重量%,基于用于基础层的塑料组合物的总重量计。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塑料窗玻璃,其特征在于基于氧化铟锡(ITO)和/或基于锑掺杂的氧化锡的纳米颗粒具有的平均颗粒直径为小于200n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塑料窗玻璃,其特征在于在基础层中的透明热塑性塑料是选自基于双酚的聚碳酸酯,聚酯碳酸酯、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含苯乙烯的共聚物、基于乙烯和/或丙烯的聚合物,芳族聚酯、基于环状烯烃的聚合物,透明热塑性聚氨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塑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塑料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结构在基础层一侧上和/或多重层一侧上具有至少一个抗刮擦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塑料窗玻璃,其特征在于基础层和/或抗刮擦涂层含有至少一种UV吸收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塑料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层具有在1200-2300nm波长范围内小于20%的IR透过率,和所述多重层在850-1800nm波长范围内反射30%的IR辐射。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塑料窗玻璃,其特征在于在基础层中的透明热塑性塑料是选自基于双酚的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芳族聚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塑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塑料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层中的透明热塑性塑料是选自基于双酚的共聚碳酸酯、共聚酯碳酸酯、共聚丙烯酸酯、共聚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塑料。
14.制备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的塑料窗玻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A)制备包含至少一种透明热塑性塑料、基于氧化铟锡(ITO)和/或基于锑掺杂的氧化锡(ATO)的纳米颗粒和任选地至少一种UV吸收剂和/或至少一种稳定剂的塑料组合物,
B)从在A)中获得的塑料组合物通过挤出或注射模塑制备塑料基体,
C)在B)中获得的塑料基体上使用粘合剂和/或通过层压施加多层膜,
D)任选地在C)中获得的产品的一个或两个外侧面上施加至少一个抗刮擦涂层。
15.多层结构用于建筑物、汽车、轨道车辆和飞机中的塑料窗玻璃的用途,其中所述多层结构包括
-至少一个具有至少2mm的层厚度的基础层,该基础层包含至少一种透明热塑性塑料和作为IR吸收剂的0.038重量%-0.5重量%的基于氧化铟锡(ITO)和/或基于锑掺杂的氧化锡的纳米颗粒,基于用于基础层的塑料组合物的总重量计,其中该基础层不含六硼化镧作为可能的另外的IR吸收剂,和
-至少一个反射IR辐射的多重层,该多重层在彼此直接相邻的层中具有不同的塑料和不同的折射指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5153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