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踏板操作量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43076.7 | 申请日: | 201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7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藤原昇;矶野宏;大塚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美蓓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5G1/38 | 分类号: | G05G1/38;B60T7/02;B60T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陈海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踏板 操作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踏板操作量检测装置,特别涉及能够得到高检测精度的踏板操作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具有包含操作踏板的踏板臂的传递部件和输出部件的操作踏板装置中,其中该操作踏板配设得能够围绕支撑轴心转动地被进行踩入操作,从该传递部件对该输出部件传递踩入操作力并且该输出部件施加与该踩入操作力相对应的反作用力,作为检测例如车辆的常用制动用的制动器踏板、驻车制动用的制动器踏板、油门踏板、离合器踏板等的踩入操作力或者踩入行程的装置,提出具有配设于该传递部件的载荷传递路径而通过所述踩入操作力以及所述反作用力而变形的传感器部件、以电子方式检测该传感器部件的变形的踏板操作量检测装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是其中一例,操作杆26相当于输出部件,U形夹(clevis)28相当于传递部件,棒状部件40相当于传感器部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033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踏板操作量检测装置如该文献的图4所示,棒状部件40(传感器部件)由销42支撑成悬臂状,所以根据U形夹28与棒状部件40的连结位置,具有从该U形夹28被施加反作用力的反作用力作用部与从销42被施加踩入操作力的操作输入部,在与操作踏板的支撑轴心平行的方向上错开(错位)的情况。这样当产生错开时会产生不均匀载荷,由于各部分的尺寸误差引起的偏差等,传感器部件的姿势和/或传感器部件自身的变形形态恐会变化使检测精度不稳定,并且旋转滑动部有可能不均匀磨损,在耐久性上还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是以上面的事情为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基于在踏板臂与输出部件之间配置的传感器部件的变形来检测踩入操作力和/或踩入行程的踏板操作量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和/或耐久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该目的,第1发明是一种踏板操作量检测装置,在具有包含操作踏板的踏板臂的传递部件和输出部件的操作踏板装置中,该操作踏板配设得能够围绕支撑轴心转动而被踩入操作,从该传递部件对该输出部件传递踩入操作力并且该输出部件施加与该踩入操作力相对应的反作用力,该踏板操作量检测装置具有在从该传递部件向与所述支撑轴心平行的方向错开的位置配设于载荷传递路径中、通过所述踩入操作力以及所述反作用力而变形的传感器部件,以电子方式检测该传感器部件的变形,其特征在于:向所述传感器部件施加所述踩入操作力的操作输入部与向该传感器部件施加所述反作用力的反作用力作用部,设定于在与所述支撑轴心大致平行的方向上互相重叠的位置。
第2发明,是如第1发明所述的踏板操作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a)所述传递部件为具有相对于所述支撑轴心垂直的平坦部的板形状的部件,配设得能够围绕该支撑轴心或者与该支撑轴心平行的轴心转动;(b)并且所述传感器部件形成为较长形状,平行地配设于所述传递部件的所述平坦部的侧方;(c)另一方面,所述踏板操作量检测装置具有:圆筒状部件,其以向所述传递部件垂直地突出的方式一体地固定设置于该传感器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具有游隙地插入设置于该传递部件的贯通孔内;(d)衬套,其同心地一体地固定设置于该圆筒状部件的内侧,并且连结销在与该衬套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状态下能够相对旋转地插通在该衬套中;和(e)一对支撑销,其在所述传感器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以分别与所述圆筒状部件平行地向所述传递部件突出的方式设置,插入于在该传递部件设置的一对支撑孔内以支撑该传感器部件;(f)从所述传递部件以及所述连结销中的任一方对所述传感器部件施加所述踩入操作力,从另一方对其输入所述反作用力。
第3发明,是如第2发明所述的踏板操作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a)所述一对支撑销分别一体地固定设置于所述传感器部件,并且能够相对旋转地插入所述支撑孔内;另一方面,(b)所述衬套在与所述支撑轴心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在与所述支撑孔重叠的位置固定设置于所述圆筒状部件;(c)所述一对支撑销与所述支撑孔的接触部分以及所述衬套与所述连结销的接触部分中的任一方作为所述操作输入部起作用,另一方作为所述反作用力作用部起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铁工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美蓓亚株式会社,未经丰田铁工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美蓓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30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