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重型运输车辆的车轮的轮胎在审
申请号: | 201180035774.2 | 申请日: | 201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5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A·阿斯卡内里;A·布勒冈蒂姆;G·塞雷达;G·L·达吉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9/20 | 分类号: | B60C9/20;B60C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罗闻 |
地址: | 意大***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重型 运输 车辆 车轮 轮胎 | ||
1.一种用于车轮的轮胎,包括:
-胎体结构,所述胎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
-带束层结构,所述带束层结构施加到相对于所述胎体结构的径向外部的位置;和
-胎面带,所述胎面带施加到相对于所述带束层结构的径向外部的位置;
其中,所述带束层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增强条带,所述增强条带结合有基本沿周向方向布置的多个增强元件;
其中,所述增强元件包括至少一根高伸长率金属帘线;
其中,所述金属帘线包括多根缠结股线并且每根股线包括多根丝线;
其中,每根股线的基本所有丝线具有不大于0.175mm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每根股线的基本所有丝线的直径不大于0.16mm,并且优选地不大于0.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增强条带由包括多个所述增强元件的单匝橡胶处理带形成,其中,所述橡胶处理带的第一端部径向叠置在所述橡胶处理带的位于重叠区域中的第二端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增强条带由径向叠置的两匝或更多匝橡胶处理带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多个增强元件包括具有第一直径丝线的第一数目的增强元件和具有第二直径丝线的第二数目的增强元件,其中,所述第一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其中,具有第一直径丝线的增强元件布置在轴向最内位置,而具有第二直径丝线的增强元件布置在轴向最外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带束层结构还包括布置在径向外部位置且在所述至少一个增强条带的宽度的至少一半上延伸的另外的带束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另外的带束层基本上在所述至少一个增强条带的整个宽度上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至少一根高伸长率金属帘线具有n×m构造,其中n代表股线的数目且可以等于2、3、4或5,并且其中m代表在每根股线中丝线的数目且可以等于5、6或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金属帘线的至少一根股线包括中央丝线和冠顶丝线,所述冠顶丝线布置为形成围绕所述中央丝线的单个环形冠顶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中央丝线的直径比所述冠顶丝线的直径大不超过25%的百分比。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带束层结构包括结合有多个增强元件的径向叠置的至少两个主带束层,所述增强元件基本彼此平行,在每个层中的增强元件相对于所述轮胎的周向方向倾斜并且定向为与相邻层的增强元件交叉。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增强条带布置在相对于所述至少两个主带束层的径向外部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增强条带布置在所述至少两个主带束层的径向最外层的相应的轴向外端部处。
15.根据权利要求12、13或14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增强条带布置在所述两个主带束层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增强条带布置在所述胎体结构与所述两个主带束层的径向最内层之间。
17.一种橡胶处理带,所述橡胶处理带构造为形成用于车轮的轮胎的增强条带,其中,所述橡胶处理带具有带纵向轴线的细长形式;其中,所述橡胶处理带包括布置为基本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的多个增强元件;其中,所述增强元件包括至少一根高伸长率金属帘线;其中,所述至少一根金属帘线包括多根缠结股线;其中,每根股线包括多根丝线;并且其中,每根股线的基本所有丝线具有不大于0.175mm的直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橡胶处理带,其中,每根股线的基本所有丝线的直径不大于0.16mm,优选地不大于0.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未经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577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