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封装、包裹、柱形卷绕的湿敏膜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80031014.4 | 申请日: | 2011-06-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8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 发明(设计)人: | P·M·柯廷;D·R·库尔茨曼;J·A·斯托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77/02 | 分类号: | B65D77/02;B65D81/26;B65D85/67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苏娟 |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封装 包裹 卷绕 湿敏膜 及其 制造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0年6月22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61/357240的优先权,该美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在此。
背景技术
本发明整体上涉及封装一种包裹、柱形卷绕的湿敏膜。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封装、包裹、柱形卷绕的湿敏膜,而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包装这种膜的方法。
光伏(PV)电池利用太阳能产生电。电池需要防护,而不受到环境伤害,并被封装在玻璃和/或塑料中,并通常密封在不透水的聚合物膜中。通常,包括膜的一个或多个聚合物在暴露于湿气、例如空气中的水蒸气时会交联,由此使得膜不透水或者至少改进其不透水性。尽管这是期望的结果,通常并且优选地膜的交联被延迟直到膜已经被施加到PV电池以后,使得在组成部分的层叠过程中能够获得最大粘附。
由于通常在与PV电池制造场所分开的场所制造膜,所以在使用膜之前常常要运输和储存膜。由于这些膜是湿敏的,例如制造这些膜的聚合物倾向于在暴露到湿气时交联,膜被封装在包括防湿层的包裹件中,即,液体或蒸气形式的水不能通过(或者至少如果有的话仅很少量通过)的包裹件,由此在指定的时间段、例如9个月并且在环境条件下保持膜的完整性。通常,随着膜被制造,其被收集到卷轴上、包裹在柔性袋中、密封,并且包裹的卷轴叠置在储存和/或运输库中以便最终运送至客户。如刚注意到的,由于膜是湿敏的,袋包括防湿层并且气密密封,例如清空空气和/或热或者以其它方式与环境密封。通常,采用一种方式来保持袋内的低湿度环境,诸如干燥剂。
虽然这种封装保护膜不受湿气伤害,但其不能提供针对来自粗暴处理和运输力的压碎或损坏的防护。卷轴的重量可以变化很大,例如从数十磅至数百磅,这意味着不仅卷轴难于手动操纵(并由此需要使用能够损伤包裹件和/或封闭膜的机械辅助,例如机器人臂、叉式升降机等),而且在一个叠置于另一个上时,卷轴、尤其是堆叠底部上的卷轴会受到损伤,例如起皱、撕裂、阻塞、变平等。
发明内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是一种封装、湿敏、柱形卷绕的膜,包括:
A.柱形卷绕结构的湿敏膜,
B.具有外表面的柔性、防湿层包裹件,卷绕的膜气密封闭在包裹件内,和
C.管,其包括(1)具有内表面的细长侧壁,和(2)第一端和第二端,卷绕的膜气密封闭在定位于侧壁内且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包裹件内。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膜缠绕芯体,该芯体通常是空心且柱形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包裹件密封之前,干燥剂布置在层包裹件内侧。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一个或多个间隔件定位在管内,用于接收并保持包裹、卷绕的膜,使得包裹件的外表面不与管的内表面接触。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间隔件定位在芯体上。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管包括一个或多个端盖,并且间隔件定位在端盖上。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是一种封装、湿敏、柱形卷绕的膜,包括:
A.柱形卷绕结构且具有外表面、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湿敏膜,和
B.管,其包括(1)防湿层,(2)具有内表面的细长侧壁,和(3)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卷绕的膜气密封闭在管内。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膜缠绕芯体,该芯体通常是空心且柱形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管气密密封之前,干燥剂布置在管内侧。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一个或多个间隔件定位在管内,用于接收并保持卷绕的膜,使得卷绕的膜的外表面不与管的内表面接触。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间隔件定位在芯体上。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间隔件定位在端盖上。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是一种封装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气密地包裹、湿敏、柱形卷绕的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沿着对准轴线将以下部件定位在第一位置:
1.气密地包裹、湿敏、柱形卷绕的膜,
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漏斗式引导件,
3.具有通过细长侧壁连接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管,和
4.包括支承头部的可伸长的杆,
使得
a.包裹的膜的第二端与漏斗式引导件的第一端相对,
b.管的第一端与漏斗式引导件的第二端相对,以及
c.杆的支承头部与管的第二端相对,
B.使杆延伸经过管,使得支承头部在漏斗式引导件的第二端处或附近,
C.同时地并且在保持包裹的膜、漏斗式引导件、管和杆对准时,
1.使对准轴线从第一位置倾斜至第二位置,使得:
a.包裹的膜进入并运动经过漏斗式引导件,以及
b.包裹的膜的第二端接触杆的支承头部,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10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