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眼科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13700.9 | 申请日: | 201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6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牧平朋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3/113 | 分类号: | A61B3/113;A61B3/12;G06T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魏启学律师事务所 11398 | 代理人: | 魏启学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大***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眼科 设备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科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尤其涉及计算眼球的移动量的眼科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用于测量眼球运动的设备已引起关注。如果能够测量眼球运动,则这种测量可应用于视野测试、或者例如需要较高精度地获取图像的眼底用断层图像摄像设备,从而使得能够更加精确地进行眼底诊断。
关于眼球运动测量方法,已知有诸如角膜反射法(Purkinje图像)或搜索线圈法等的各种技术。在这些技术中,已研究了根据眼底图像来测量眼球运动的方法作为简单的对测试对象的压力较小的方法。
为了根据眼底图像来高精度地测量眼球运动,需要从眼底图像提取特征图像,在对象图像中搜索和检测特征图像,然后计算该特征图像的移动量。其中,从眼球运动测量的稳定性、精度和再现性的角度而言,用于提取特征图像的步骤是重要的。对于眼底图像中的特征图像,例如使用黄斑或视神经乳头(以下称为“乳头”)。此外,由于例如患病的眼睛经常具有缺陷黄斑或乳头,因此对于眼底图像中的特征图像,可以使用血管。对于用于提取血管的特征图像的方法,已知有各种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方法:根据设置在眼底图像中的滤波器的外周部上的像素值的平均值来判断血管的数量以及该滤波器的中心部中是否存在血管,以判断在滤波器区域内是否存在血管交叉部。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70247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使用如专利文献1那样的方法,提取眼底的特征图像,并在图像之间比较该特征图像的位置以计算所获取的图像之间眼球的移动量,从而使得能够根据眼底图像高精度地检测眼球的移动量。
然而,在这种方法中,搜索所获取的眼底图像的整个区域以提取要比较的特征图像。
因此,出现图像处理不必要地消耗时间的问题。此外,出现如下另一问题:所提取的特征图像位于所获取图像的边缘部,并且由于眼球的运动而导致该特征图像可能落在处理对象图像外,这导致无法检测眼球的移动量(即,特征图像搜索错误)。此外,当期望检测眼球的转动运动时,如果从图像的中心部提取特征图像,则在该特征图像的位置中没有出现由于眼球的转动所引起的变化,这可能导致无法检测转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结构,一种眼科设备,用于检测被检眼的运动,所述眼科设备包括:图像获取单元,用于在不同时间获取所述被检眼的多个眼底图像;处理单元,用于基于眼球移动量来在所获取的所述多个眼底图像之中的至少一个眼底图像中设置部分区域,并进行如下处理,其中所述处理是针对所设置的部分区域的对至少一个特征图像的提取和搜索至少之一;以及检测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处理单元所进行的处理的结果来检测所述多个眼底图像的位置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结构,一种用于检测被检眼的运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不同时间获取所述被检眼的多个眼底图像;进行如下处理,其中所述处理包括从所获取的所述多个眼底图像之中的至少两个眼底图像分别提取特征图像、以及计算所提取的特征图像之间的坐标差;基于所述处理的结果来检测所述多个眼底图像的位置变化;以及基于眼球移动量来在所获取的所述多个眼底图像之中的至少一个眼底图像中设置部分区域。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高效且可靠地在处理对象图像内找到与特征图像相匹配的区域,从而使得能够提高模板匹配的速度。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眼底照相机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设备的功能体系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图4是与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控制流程的处理A有关的流程图。
图5是与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控制流程的处理B有关的流程图。
图6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眼底图像的示意图。
图6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眼底图像的示意图。
图6C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眼底图像的示意图。
图6D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眼底图像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137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