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工性和点焊性优良的高强度热镀锌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06873.8 | 申请日: | 201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2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金子真次郎;中垣内达也;川崎由康;长泷康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1D9/46;C22C38/06;C22C38/58;C23C2/06;C23C2/2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金龙河;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 点焊 优良 强度 镀锌 钢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作为在汽车、电气等产业领域使用的部件的、加工性和点焊性优良的高强度热镀锌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保护地球环境的观点出发,提高汽车的燃料效率已成为重要的课题。随之而来,通过车身材料的高强度化来实现薄壁化、并且欲使车身本身轻量化的动向日益活跃。
但是,钢板的高强度化会导致延展性的降低,即导致成形加工性的降低。因此,现状是期望开发兼具高强度和高加工性的材料。
另外,在将高强度钢板成形加工成汽车部件之类的复杂形状时,在胀形部位和延伸凸缘部位产生裂纹和颈缩成为严重的问题。因此,还需要能够克服产生裂纹和颈缩的问题的、兼顾高延展性和高扩孔性的高强度钢板。
对于高强度钢板的成形性提高,迄今为止已开发了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Dual-Phase钢)、利用残余奥氏体的相变诱发塑性(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的TRIP钢等各种复合组织型高强度热镀锌钢板。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通过规定化学成分并规定残余奥氏体和马氏体的体积率以及其制造方法而得到的延展性优良的钢板。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通过规定化学成分并规定其特殊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延展性优良的钢板。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通过规定化学成分并规定铁素体、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的体积率而得到的延展性优良的钢板。
但是,在专利文献1~3的技术中,由于以提高高强度薄钢板的延展性为主要目的,因此,对于延伸凸缘性(扩孔性)未进行充分考虑,因此,存在冲压成形中的部件形状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定的问题。而且,为了实现期望的强度和加工性,需要添加大量的合金元素,因而存在如下倾向:导致以点焊部的熔融部的硬质化、焊接热影响部(HAZ部)的软化、熔融部凝固时的脆化等为主要原因的焊接部强度的降低。
另一方面,对于点焊性而言,例如,在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通过组织控制和Mo的微量添加来改善点焊性的高强度冷轧钢板,在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通过添加析出强化元素而兼顾加工性和点焊性的钢板,在专利文献6中,提出了通过降低复合组织钢板中Si、P的添加量来改善点焊性的钢板。
在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通过添加Mo来抑制点焊时的裂纹和空孔等焊接缺陷的技术,但仅进行了拉伸剪切强度的研究,而对高强度材料中容易成为问题的十字拉伸强度(延性比)未进行充分研究。在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如下技术:利用碳化物和氮化物使铁素体析出强化而确保强度,抑制C、Si、Mn的添加量,以在进行錾子检查时在熔核内不产生裂纹,但是,即使能够应对实施焊接时的检查,但并未考虑到实际应用上的点焊部强度。在专利文献6中,仅研究了污渍的产生和拉伸试验的断裂形态,不仅没有考虑到实际应用上的点焊部强度,而且限定于热轧工艺中的制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400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2674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8262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15228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2-80931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1-2793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高强度(540MPa以上的拉伸强度TS)、且加工性(高延展性和高扩孔性)和点焊性优良的高强度热镀锌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首先,对作为该发明的根据的实验事实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未经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068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