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存转储处理方法和装置及内存转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00579.6 | 申请日: | 201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3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G06F12/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存 处理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数据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内存转储处理方法和装置及内存转储系统。
背景技术
操作系统一般会在系统崩溃后实行内存转储,将内存中的数据转储到存储设备中,以方便事后问题定位。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内存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导致了系统转储时间过长。同时现代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处理器已经从单核发展到多核多线程,能够同时并行处理多个线程,即处理器具有多个逻辑CPU,一个逻辑CPU即为一个处理单元。而传统的转储使用单个逻辑CPU处理,这就造成了系统的计算能力极大的浪费。
现有技术的一些系统如AIX(Advanced Interactive eXecutive),HP-UX(Hewlett Packard UniX)等提供了并行转储的功能,它将内存分块,由一个或多个逻辑CPU负责一个内存块的各环节(如预处理、过滤、压缩、写磁盘等)的处理操作,从而加快了处理速度。但是,由于处理各个内存块的逻辑CPU相互独立并行工作,当多个逻辑CPU同时进行磁盘I/O传输时,会引起磁盘I/O传输的瞬时峰值流量,导致转储性能的下降。而且,要求存储设备的驱动程序必须是可重入的,才能保证多个逻辑CPU同时使用存储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存转储处理方法和装置及内存转储系统,以避免磁盘I/O传输的瞬时峰值流量,提高内存转储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存转储处理方法,包括:
调用第一处理单元组对各内存块的内存转储处理的第一环节进行处理;
对所述第一环节处理完成后的后续处理环节,调用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组之外的各处理单元组分别进行处理,以将内存块写入存储设备,所述后续处理环节为已处理环节的下一环节;
其中,所述各处理单元组对应处理内存转储处理中的一个环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存转储处理装置,包括:
启动处理模块,用于调用第一处理单元组对各内存块的内存转储处理的第一环节进行处理;
后续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环节处理完成后的后续处理环节,调用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组之外的各处理单元组分别进行处理,以将内存块写入存储设备,所述后续处理环节为已处理环节的下一环节;
其中,所述各处理单元组对应处理内存转储处理中的一个环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存转储系统,包括内存和至少两个处理单元,还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存转储处理装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内存转储处理方法和装置及内存转储系统,通过调用第一处理单元组对各内存块的第一环节进行处理,可以逐个触发对各内存块的转储处理,因此实现将各内存块串行通过磁盘I/O写入存储设备,避免了磁盘I/O传输的瞬时峰值流量,存储设备的驱动程序也无需为可重入的,提高了内存转储性能。另外,本实施例对各内存块的后续处理环节,调用各对应组的处理单元分别进行处理,可以实现各处理单元组以流水方式对各内存块的各环节的处理,提高了处理单元的利用效率,避免了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内存转储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内存转储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内存转储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内存转储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内存转储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内存转储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005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气净化器
- 下一篇:以动物粪便为原料的微生物合成饲料的加工方法及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