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24130.7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13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宪忠;杨金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前纵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有两个明显的趋势,1、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买车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对汽车碰撞的防护要求也越来越高,座驾的碰撞星级已经演变为购车人身份的象征;2、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上升,小型车更节能,更环保,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针对目前人们对碰撞防护的需求不断提高,但由于小型轿车的外型限制,布置空间小,并且由于轮胎包络、减震器包络、发动机布置等原因导致前纵梁前部拐弯处和中部截面偏小、纵梁偏软、传力结构不良、碰撞过程中此处容易发生折弯或溃缩等现象,如图2所示,主要由前纵梁内板本体、前纵梁外板本体、加强板、前纵梁后部本体和前地板本体组成,这种结构的汽车前纵梁,布置发动机时,由于发动机侵入量大,对驾驶员和乘员人体伤害也比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效防止在碰撞过程中折弯或溃缩的汽车前纵梁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这种汽车前纵梁结构,包括前纵梁内板本体、前纵梁外板本体、前纵梁后部本体和前地板本体,在所述的前纵梁后部本体与前地板本体之间设有前地板上纵梁。
在所述的前纵梁内板本体和前纵梁外板本体之间设有加强板。
所述的汽车前纵梁的截面形状呈“Z”形。
所述的前纵梁内板本体靠近前纵梁后部本体的一端厚度大于前纵梁内板本体的另一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这种汽车前纵梁结构,结构简单,减少了前纵梁前部和后部的高度差,优化了碰撞能量的传递路径,有效防止在碰撞过程中前纵梁的折弯或溃缩,减少了对车内人员人体的伤害。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前纵梁内板本体,2、前纵梁外板本体,3、加强板,4、前纵梁后部本体,5、前地板本体,6、前地板上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这种汽车前纵梁结构,包括前纵梁内板本体1、前纵梁外板本体2、前纵梁后部本体4和前地板本体5,在前纵梁后部本体4与前地板本体5之间设有前地板上纵梁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汽车前纵梁结构,结构简单,使得前纵梁后部中心线相对传统的纵梁向上移动了,从而减少了纵梁前部和后部的高度差,更有利于碰撞后能量向后传递。
如图1所示,在前纵梁内板本体1和前纵梁外板本体2之间设有加强板3。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前纵梁内板本体1和前纵梁外部本体2之间设有加强板3,相当于在前纵梁前部拐弯处Z向尺寸增大,有利于补偿前纵梁根部Y向尺寸小的缺点,防止纵梁在因为Y向尺寸小而从此折弯,前挡板侵入量过大 对乘员和驾驶员的伤害。
如图1所示,汽车前纵梁的截面形状呈“Z”形。
前纵梁内板本体1靠近前纵梁后部本体4的一端厚度大于前纵梁内板本体1的另一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纵梁后部的中心线相对传统的纵梁向后移动,增大了前挡板下面部分的布置空间,增大了横拉杆和转向杆的布置空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241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盗锁具
- 下一篇:纳米四氧化三铁芯-碳介孔空心壳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