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高压气源发射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23404.0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8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赵震;叶伟峰;贾坤;李晓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F1/04 | 分类号: | B64F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压气 发射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分离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无人机发射时自动分离无人机和高压气源的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的无人机普遍使用涡喷或者涡扇发动机(以下简称发动机),在地面起动时需要高压气源进行吹转。在高海拔条件下,带启发电机的发动机起动需要补充氧气,地面的高压气源对发动机使用至关重要。发动机起动成功后,实施无人机发射时,需要切断高压气源并与无人机分离。
目前采用的高压气源分离方式为垂直分离,即分离结构垂直于无人机机体,由人工操作或者电动机构实现高压气源的分离。因发动机已经高速运转,人工操作具有安全风险,而且电动机构设计复杂,并且存在维护和可靠性等问题。因此,实际应用中需要一种简便并且可靠的气源分离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向自动分离装置,在无人机发射后自动实现地面高压气源与无人机机体的切断并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将高压气源的接头安装在无人机尾部,气流通道与无人机运动方向平行,气源和无人机的接头均采用自封接头。当无人机在发动机的带动下向前运动时,高压气源与无人机之间的接头在牵引力的作用下自动断开,实现高压气源的切断 和分离。机体和地面两端接头采用相互配合的自封接头组件,实现分离后的自动封闭。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高压气源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2所示为分离前的高压气源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分离后的高压气源分离装置示意图。
图4所示为自封接头无人机段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自封接头地面气源段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发射前的技术准备阶段,无人机1固定在导向梁2上。高压气源的接头安装在无人机1尾部,气流通道与无人机运动方向平行,气源和无人机的连接采用自封接头组件4,自封接头组件4由无人机端和地面气源端两部分组成,两部分在连接时形成气流通路,而在分离后通过密封圈和弹簧实现自封。地面气源管路3与双向自封接头组件4地面端连接,然后将双向自封接头地面端和无人机端连接,保证自封接头组件4处于导通状态。然后将自封接头地面端紧固在发射导向梁2上,要求安装方向平行于无人机的发射方向。发动机起动时,高压气体通过自封接头组件4供给发动机。在发动机的带动下,无人机1沿发射架导向梁运动,带动自封接头4机上部分运动,实现无人机1发射自动分离。分离以后,机上自封接头端自动封闭,避免发动机内部高压气体泄露;导向梁2上的高压气源端也在分离后进行自动封闭。
图2所示为无人机1发射前的高压气源分离装置示意图,此时自封接头组件4的两部分在外力作用下结合在一起并相对固定, 两端的阀芯7和10分别在挡块13和壳体5的作用下打开,形成气流通路。
图3所示为无人机1发射后的高压气源分离装置示意图,此时无人机1在发动机点火后加速向前运动,带动自封接头组件4的无人机端与地面气源端分离,阀芯7和阀芯10分离,分别在弹簧9和弹簧12的作用下封闭气流通道。
所述自封接头的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其中图4所示为无人机1上连接的自封接头端,阀芯7外套有密封圈8,在弹簧9的作用下实现常态密封。图5所示为地面气源自封接头,阀芯10外套有密封圈11,在弹簧12的作用下形成常态密封。当两部分接头连接时,阀芯7被挡块13顶开,阀芯10被壳体5顶开,形成气流通道。当无人机1起动后向前运动时,接头分离,阀芯7和阀芯10分别在弹簧9和12的作用下复位,实现自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234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