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压扁型贴片塑封二极管生产的塑封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23283.X | 申请日: | 2011-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8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 发明(设计)人: | 黄世强;李儒辉;黄玲;张锦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27;H01L21/5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曾永珠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压扁 型贴片 塑封 二极管 生产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塑封二极管生产的塑封模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压扁型贴片塑封二极管生产的塑封模具。
背景技术
传统用于塑封二极管生产的塑封模具,只有一个主流道,主要用于二极管的塑封,但无法使多个二极管连接为一个整体,而在压扁型贴片塑封二极管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二极管两端的引线做压扁处理,所以需要将多个二极管进行集中定位后以方便塑封后的其它流程得以顺利进行,所以,现有的塑封模具无法满足压扁型贴片塑封二极管的生产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压扁型贴片塑封二极管生产的塑封模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模盒和下模盒,所述上模盒包括第一上压线条、第二上压线条和上型腔条,所述下模盒包括第一下压线条、第二下压线条、下型腔条、下浇口条和主流道,所述下浇口条位于所述主流道的内端,所述主流道位于所述第二下压线条的外端;所述第一下压线条的外端设置有下辅流道,所述第一上压线条的外端设置有与所述主流道相对应的第一上辅流道,所述第二上压线条的外端设置有与所述下辅流道相对应的第二上辅流道。
在塑封过程中,多个二极管分别排列在上型腔条和下型腔条之间,多个二极管的第一引线位于上型腔条的一侧,多个二极管的第二引线位于上型腔条的另一侧。加热后成为液体的环氧塑封材料流经主流道和各辅流道,在各辅流道的作用下,在上型腔条的一侧形成第一塑封条,在上型腔条的另一侧形成第二塑封条。多个二极管的第一引线被第一塑封条连接为一个整体,多个二极管的第二引线被第二塑封条连接为一个整体,所以,所有二极管的两端引线均被连接为一个整体,便于后续加工。
作为优选,所述下辅流道、所述第一上辅流道和所述第二上辅流道的形状及尺寸均与所述主流道的形状及尺寸一致。这样,形成的第一塑封条和第二塑封条的形状和尺寸都一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辅流道,在二极管塑封过程中可以形成将多个二极管同一端引线连接到一起的塑封条,便于对塑封二极管进行去废、压扁、切筋等后续加工,满足了压扁型贴片塑封二极管的生产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模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下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下模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模和下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模盒2和下模盒9,上模盒2包括第一上压线条4、第二上压线条7和上型腔条5,下模盒9包括第一下压线条11、第二下压线条14、下型腔条12、下浇口条15和主流道13,下浇口条15位于主流道13的内端,主流道13位于第二下压线条14的外端;第一下压线条11的外端设置有下辅流道10,第一上压线条4的外端设置有与主流道13相对应的第一上辅流道3,第二上压线条7的外端设置有与下辅流道10相对应的第二上辅流道6。下辅流道10、第一上辅流道3和第二上辅流道6的形状及尺寸均与主流道13的形状及尺寸一致。图1中,上端板1为位于上模盒2的一端,图3中,下端板8为位于下模盒9的一端。
如图5所示,在塑封过程中,多个二极管(图中未示出,图中所示对应的上型腔条5和下型腔条12刚好可装50个二极管)分别排列在上型腔条5和下型腔条12之间,多个二极管的第一引线位于上型腔条5的一侧,多个二极管的第二引线位于上型腔条5的另一侧。加热后成为液体的环氧塑封材料流经主流道13和各辅流道,在各辅流道的作用下,在上型腔条5的一侧形成第一塑封条(图中未示出,与主流道13和第一上辅流道3的位置相对应),在上型腔条5的另一侧形成第二塑封条(图中未示出,与下辅流道10和第二上辅流道6的位置相对应)。多个二极管的第一引线被第一塑封条连接为一个整体,多个二极管的第二引线被第二塑封条连接为一个整体,所以,所有二极管的两端引线均被连接为一个整体,便于后续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中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232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