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交通信息管理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05359.6 | 申请日: | 201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2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攀;欧阳翠萍;黄量平;刘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国信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0 | 分类号: | G08G1/00;G08G1/09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胡山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交通 信息管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交通管理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实现多端信息共享的智能交通信息管理端。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以及无线3G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完善,在未来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简称ITS)将使合理解决交通堵塞、快速处理交通事故、优化城市流量的重要方式之一。通常ITS通常的工作方式是将交通设施、交通工具、出行者、交通管理者等相关的交通因素联结起来,用以实现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化、智能化。
但是,现在的ITS系统中,各交通因素的相关信息通常是通过大量的人工以及监测设备获得的,且单个数据无任何意义和价值,需要进行汇总、分类才能进行利用,因而信息相对滞后,对突发情况应对能力差。同时,这种ITS系统只在交通信息管理端进行发布;而对直接处于交通网内部的车辆司机却只能通过车载电台对有限的路况信息进行接收,不利于交通拥挤等负面状况的缓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交通信息管理端,利用3G网络实现多节点的交互,在方便管理端实施交通监管的同时,可为车主在出行前选择更合理的出行线路,用以缓解城市交通堵塞。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智能交通信息管理端,包括信息输入端、信息处理端以及信息发布端,其中,信息输入端包括外设设备输入端以及电子监控端,信息输入端后部连接信息处理端中的数据处理器,并利用数据处理器将不同数据类型统一处理为数字格式数据,并进行分类并发送到其后连接的管理端,并在管理端根据处理器处理过的信息进行交通监管。
同时,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以及横向可比较性,在管理端后部还连接有数据库,数据库用于存储数据并提供数据对比,因而,数据库与管理端、数据处理器之间设置有反馈通路。
为方便信息共享,管理端上还连接有3G信息发送模块,在管理端将信息处理后,可将实时交通信息利用3G网络进行发布,将车载GPS联网即可接受,并将其在GPS设备上转换成实时路况信息。
在本实用新型中,数据处理器处理的数据类型包括外设端输入的代码数据、电子监控端拍摄的照片数据以及视频数据等。
在本实用新型中,数据库中保存的数据类型应与数据处理器处理后的数据一致。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方便管理端管理的同时,能与车主共享道路信息以及实时交通拥堵状况,能很好地缓解地面交通拥堵状况,减少城市日益突出的交通拥堵现象,提高出行效率,同时,建立起道路信息数据库,方便进行数据对比,用以预警交通事故。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的智能交通信息管理端的较佳实施例,其信息输入端包括手持键盘式输入端1以及各道路上的电子监控端2,在电子监控端2收集日常信息的同时,手持键盘式输入端1可以在电子监控端2未作用到的时候进行实时信息输入。
手持键盘式输入端1和电子监控端2后部连接数据处理器3,数据处理器3将数据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到管理端4,用以方便管理端4对交通进行相应管制,同时,数据库5对信息进行录入,并将该时间点信息与历史数据对比并反馈到数据处理器3以及管理端4。
在本实施例中,管理端4后部连接的3G信息发送模块6还可以将转化后的实时道路信息进行3G发送,而,装备了车载GPS 7的汽车,只要进行联网,即可对相关道路信息进行获取。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国信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省国信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053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