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后扭力梁抗疲劳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91372.0 | 申请日: | 201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8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季玉坤;都兴鑫;刘艳华;张瑞发;田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21/04 | 分类号: | B60G21/0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杨滨 |
地址: | 110044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扭力 疲劳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后桥的抗疲劳技术领域,具体说是通过对连接扭力梁和拖臂的加强件进行局部优化,从而使后扭力梁式后桥使用寿命大大提高的汽车后扭力梁抗疲劳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代步的一个重要交通工具之一,而汽车的悬架后桥装置是汽车上不可或缺的组件之一。汽车悬架后桥装置包括扭力梁和与扭力梁连接的拖臂,现有的扭力梁多数为焊接而成,而由于后桥工作环境恶劣,对扭力梁的强度及疲劳寿命要求就特别高,所以现在多数的扭力梁与拖臂之间都焊接有加强件,来满足强度及疲劳要求。但随着人们对汽车舒适性及科技性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轴距及载荷产生多重变化,导致现有的加强件与扭力梁焊接强度已不能满足要求,车辆在长期行驶后,容易造成焊接处断裂,最终导致后桥断裂。所以随着汽车的发展,普通的加强件设计及焊接方法已不能满足疲劳设计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对连接扭力梁和拖臂的加强件进行局部结构优化的车后扭力梁抗疲劳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有两个拖臂,以及拖臂之间的扭力梁主体,其特征是:在两个拖臂与扭力梁主体固定连接的下部分别固焊有一加强件,与加强件焊接的扭力梁主体的下部边缘处带有U形槽,而加强件的焊接边缘部位为向上翘曲并固焊在U形槽内。
由于加强件与扭力梁连接的边缘焊接收弧位置设计成向上翘起一定角度,从而使在后扭力梁在受到侧向力弯曲的工况下,应力集中区域得到更改,实现抗疲劳设计。所述加强件为一体冲压且具有U形的截面,并在焊接收弧位置的地方将加强件本体上翘来配合焊接,所连接的扭力梁主体带有U形槽以使焊接贴合面紧密。
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通过更改加强件应力集中区域的焊接收弧位置及角度,使其与现有技术比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增强了扭力梁和连接扭力梁与拖臂的加强件的焊接强度,使焊接位置避开应力集中区域,使具有轴距及载荷多重变化的车辆,搭载本设计的后扭力梁在长期行驶后不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区域(或者说是后桥强度薄弱区域)发生断裂,延长了后扭力梁使用寿命,满足抗疲劳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结构经实际检测,即通过MTS和SINCO-TEC台架试验来进行性能提升的评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焊接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图1中的扭力梁主体和加强件焊接局部放大示意简图;
图3为以往传统的焊接结构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图中的主要结构包括汽车后扭力梁主体2和两端拖臂3,在两个拖臂3与扭力梁主体2固定连接的下部分别固焊有一加强件1,与加强件1焊接的扭力梁主体的下部边缘处带有U形槽,而加强件1的焊接边缘部位4为向上翘曲并固焊在U形槽内。
所述拖臂3截面为圆筒形,扭力梁主体2为U形,则为满足焊接条件,加强件1靠近扭力梁主体2的部分截面为U形,加强件1靠近拖臂3部分的焊接结构为平行开口状。
见图2,本实用新型设计关键是在加强件1和扭力梁主体2焊接边缘处,加强件1边缘上翘处为后扭力梁应力集中区域(即后桥强度薄弱区域),通过将焊接本体边缘部位上翘使收弧位置改变的焊接设计,避开了应力集中区域(图3所示),从而增强疲劳强度,满足抗疲劳设计要求,因而汽车在长期使用后仍然不容易造成焊接处断裂,延长了使用寿命,从而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可改变为多种方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改变不认为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有这样的对所述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修改将包括在本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13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客车用空调压缩机安装构件
- 下一篇:一种定位后减震器支架总成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