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CASS自动交替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9809.7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51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耐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7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ass 自动 交替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S:Cyclie Activated Sludge System)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CASS工艺进行自动成组交替控制的系统。
背景技术
CASS工艺是近年来国际公认的处理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先进工艺,其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SBR池内进水端增加了一个生物选择器,实现了连续进水(沉淀期、排水期仍连续进水),间歇排水。
CASS工艺是各反应池同时间歇运行,人工控制基本不可能,完全依赖自动控制技术和检测技术,对设计、安装、调试、及管理工作要求较高。然而,现有技术中对CASS工艺的控制一般只能是一个CASS的时序控制,其只能对固定的成组池子进行控制,无法对任意两个池子进行交替控制,不仅工作效率较低、操作站的劳动强度较高,且不便于设备的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ASS自动交替控制系统,其可以对任意的反应池进行成组控制,提高效率的同时,还方便了设备的维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CASS自动交替控制系统,包括数个反应池,其还包括:寻找成组标志模块、与寻找成组标志模块电性连接的寻找成组匹配模块、及与寻找成组匹配模块电性连接的交替控制模块,该数个反应池均分别与该交替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数个反应池可以分别通过一控制端口与交替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具体地,所述数个反应池可以包括6个反应池,其分别为1号反应池、2号反应池、3号反应池、4号反应池、5号反应池、及6号反应池。
本实用新型的CASS自动交替控制系统,其可以将任意两个反应池设置为一组进行交替运行控制,不仅较少了操作站的劳动强度和误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方便设备的维护,符合现代化工业发展的趋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CASS自动交替控制系统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CASS自动交替控制系统,包括数个反应池10,其还包括:寻找成组标志模块20、与寻找成组标志模块20电性连接的寻找成组匹配模块30、及与寻找成组匹配模块30电性连接的交替控制模块40,该数个反应池10均分别与该交替控制模块40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选择性实施例,所述的数个反应池10可以分别通过一控制端口(未图示)与交替控制模块40电性连接。交替控制模块40通过控制端口将控制指令下达给对应的反应池。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数个反应池10可以包括6个反应池,其分别为1号反应池11、2号反应池12、3号反应池13、4号反应池14、5号反应池15、及6号反应池16。现有技术中是将1号反应池11与2号反应池12设为一组,3号反应池13与4号反应池14设为一组,5号反应池15及6号反应池16设为一组,从而进行交替运行。而本实用新型则可以将6个反应池中的任意两个反应池设为一组进行交替运行,这样当一个反应池需要维护时,可以将其设置为与另一个池子成组,继续进行自动控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例中,数个反应池10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任意数量,通过该CASS自动交替控制系统即可实现任意两个反应池的交替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CASS自动交替控制系统运行时,查询一个反应池的成组标志,然后搜索其它反应池的成组标志,找到一只标志后,则可对这两个反应池进行交替控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数个反应池10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设置任意数量的反应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CASS自动交替控制系统,其可以将任意两个反应池设置为一组进行交替运行控制,不仅较少了操作站的劳动强度和误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方便设备的维护,符合现代化工业发展的趋势。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部应属于本实用新型后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耐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耐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98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机复合发泡玻化微珠保温板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铝及铝合金焊接衬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