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速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0929.0 | 申请日: | 2011-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9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于杰;于泓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杰;于泓 |
主分类号: | F16H15/48 | 分类号: | F16H15/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5 北京市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速比 装置 | ||
技术领域
变速比装置:通过输入轴、轴向叠加的槽轮、槽圈,滚轴、改变速比、扭矩。这种新方法可避免传统的齿轮传动过程中出现的因压力角造成的径向分力及因重合度小造成的机构体积大的缺点。
背景技术
变速比装置:是在专利申请号为201010571185.3;专利名称为纯滚动零压力角传动系统的基础上开拓出的新方法。
发明内容
纯滚动零压力角传动系统没能真正解决运动过程中,滚轴对槽圈的干涉;运动过程中滚轴进入及退出槽圈槽是通过弹性圈的变形完成的。在任意瞬时,对滚轴的圆周及径向没有准确定位。变速比装置在滚轴准确定位的前提下,同时参与啮合的滚轴数可达槽轮槽数的1/2。这是以往任何一种变速方法所不能比拟的。纯滚动零压力角传动系统,减小径向分力是通过减小槽圈压力角的方法实现的,而减小槽圈压力角会造成滚轴运动中的干涉。变速比装置用卸载的方法,将作用槽轮上的力互相抵消在浮动圈上并通过外浮动圈、卸载圈将浮动圈上的力卸载到壳体上。滚轴对槽轮槽上的压力角很小,甚至可以为零。输入轴受力很小甚至不受力。
技术难题:
1.任意瞬时滚轴的圆周定位、滚轴的径向定位。
2.滚轴运动对槽圈的包络曲线。
3.将滚轴作用于浮动圈、外浮动圈上的力卸载到壳体上
解决技术难题的方案:
以下均用极坐标表示滚轴的瞬时位置。
1.用以下方法确定滚轴圆周位置:槽轮、内槽轮端面按速比要求,等角度分布若干可容纳滚轴改变径向位置的槽,滚轴可在槽轮、内槽轮槽中沿半径方向移动。任意瞬时滚轴保持与槽轮、内槽轮槽壁相切。槽轮、内槽轮槽壁确定滚轴的极角。
2.用以下方法确定滚轴径向位置:浮动圈外浮动圈被分别安装在滚轴内、外侧,任意瞬时滚轴保持与浮动圈的外圆柱相切同时与外浮动圈的内孔相切。浮动圈、外浮动圈共同确定滚轴的极径。
确定对满足1.2.两条件滚轴的包络曲线(即槽圈曲线)。
3.用以下方法制作滚轴槽圈包络曲线:槽圈上的槽可供滚轴自由进出。槽圈槽壁曲线上任意一点均不与由槽轮、内槽轮槽壁确定极角及浮动、圈外浮动圈确定极径的运动中的滚轴发生干涉。
4.用以下方法解决对滚轴作用力的卸载:浮动圈、外浮动圈、卸载圈,外浮动圈外圆柱在卸载圈孔中滚动,运动的滚轴作用于浮动圈上的力,通过滚轴传递给外浮动圈,在外浮动圈、卸载圈的共同作用下滚轴作用于浮动圈上的力,被全部卸载到壳体上。
变速比装置被分成两个系统一输入系统与输出系统。每个系统具有一个功能。
输入系统主要由上盖、输入轴、支撑套、槽轮、内槽轮、输出盘、扭矩传递销、浮动圈、外浮动圈、卸载圈、滚轴、槽圈、壳体组成。输入系统的功能是,将输入轴的圆运动,转换成槽轮,内槽轮、输出盘,绕槽圈圆心的公转与自转。即完成从输入轴到槽轮、内槽轮的变速与变扭矩
输入系统的功能,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的,输入轴的圆运动,通过输入轴偏心部的轴承推动支撑套,安装在支撑套外圆柱上,全部被扭矩传递销连接的,槽轮、内槽轮、被支撑套推动,在滚轴与槽圈的作用下完成绕槽圈圆心的公转与自转。槽轮、内槽轮的自转通过扭矩传递销传递给输出盘。
其输出系统主要由输出盘、孔盘、保持架、驱动块、输出轴、下盖组成,输出系统的功能是:将槽轮,内槽轮绕槽圈圆心的公转与自转。转换成输出轴的圆运动。实现这一功能有两种方法
其一是:输出盘的运动,通过孔盘、保持架、驱动块、将槽轮、内槽轮的绕槽圈圆心的公转与自转。转换成输出轴的圆运动。
其二是:使用传统的方法即使用销轴、销套、孔盘将槽轮,内槽轮绕槽圈圆心的公转与自转。转换成输出轴的圆运动。
以上措施可实现、无径向分力、高重合度、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高效率的变速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变速比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该视图被旋转90度)
图3、图4、图5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为能表示槽轮、槽圈、浮动圈、外浮动圈、卸载圈,间的关系,(其中槽轮、外浮动圈用双点划线被看成是透明物)。视图中的滚轴均处于啮合状态。可以看出其重合度之大。
图6是图1的B-B剖视图(该视图被旋转90度)
图7是图6的C-C局部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变速比装置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杰;于泓,未经于杰;于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09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