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监控系统的柔性快速除雪车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79698.1 | 申请日: | 2011-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3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姚运仕;赵金鹏;杜木伟;赵悟;冯忠绪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H5/12 | 分类号: | E01H5/12;G05B19/048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6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控 系统 柔性 快速 雪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雪车,尤其是涉及一种带监控系统的柔性快速除雪车。
背景技术
我国地处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北方地区冬季普遍降雪,降雪周期为三到五个月,需要除雪的公路里程占全国的一半。随着交通运输量的不断增长,冬季降雪对交通的影响,已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对公路除雪尤其在夜间和大雪、大雾天气对公路除雪,工作视线会受到严重限制,使对公路除雪的难度加大,同时除雪时的交通安全也必须考虑。现有解决办法大都是靠驾驶人员的目测,以及除雪车本身自带的车灯照射,这在恶劣环境下,视线仍然会很模糊,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行驶,或发生交通安全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为除雪车提供一种监控系统。
就目前正在使用的一种既能扫雪、铲雪及对路面实施融雪剂撒布的除雪撒布车,其扫雪滚刷与除雪铲都安装在汽车的前部,扫雪滚刷与除雪铲可以互换使用但不可以同时使用,要完成除雪和扫雪作业必须要两台除雪车或一台除雪车两次作业,如果用一台除雪车多次作业,需要频繁的在扫雪滚刷和除雪铲之间更换。虽然可在货车中部安装滚刷,但由于空间限制,除雪滚刷的直径不能很大,并且滚刷的离地间隙很小,对除雪车的安全行走有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除雪车的工作装置进行合理的配置,以达到能够快速有效除雪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带监控系统的柔性快速除雪车,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实现,使用操作便捷,功能完备,实现了柔性快速除雪的功能,除雪作业质量高,智能化程度高,有助于减轻驾驶员的工作难度,安全性能好,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监控系统的柔性快速除雪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车和设置在底盘车上用于检测路面积雪状况并根据积雪状况对除雪过程进行自动控制的监控系统,所述底盘车的驾驶室前端安装有除雪铲装置,所述底盘车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用于清除道路高密度压实冰雪的破冰装置,所述底盘车的车尾部安装有用于清理破冰装置所破碎的压实冰雪的滚刷装置,所述底盘车上安装有用于带动所述除雪铲装置、破冰装置和滚刷装置进行作业的液压传动系统;所述监控系统包括用于采集路面积雪状况信息的摄像系统、与摄像系统相接的图像处理器、以及均与图像处理器相接的用于对图像处理器所输出的信息进行显示的显示器和用于对图像处理器所输出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对除雪铲装置、破冰装置和滚刷装置的作业进行控制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接有工作状态指示灯,所述控制器通过除雪控制单元与除雪铲装置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破冰控制单元与破冰装置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滚刷控制单元与滚刷装置连接,所述显示器、图像处理器、控制器和工作状态指示灯均设置在驾驶室内;所述液压传动系统包括液压油箱以及与液压油箱通过油管连接的除雪液压泵、破冰液压泵和扫雪液压泵。
上述的带监控系统的柔性快速除雪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系统包括设置在底盘车驾驶室前端车顶上的前摄像机和设置在底盘车车尾挡泥板上的后摄像机,所述前摄像机的信号输出端和后摄像机的信号输出端均与图像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上述的带监控系统的柔性快速除雪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状态指示灯包括用于指示除雪铲装置作业的除雪指示灯、用于指示破冰装置作业的破冰指示灯和用于指示滚刷装置作业的清扫指示灯。
上述的带监控系统的柔性快速除雪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接有用于对路面上出现障碍物进行报警的报警器。
上述的带监控系统的柔性快速除雪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雪铲装置包括除雪油缸、与底盘车固定连接并由除雪油缸带动升降的升降支架和通过销固定连接在升降支架上的除雪铲,所述除雪铲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弹性避障机构,所述除雪油缸通过油管与除雪液压泵连接;所述除雪控制单元为用于对除雪液压泵所输出的液压油流向进行流向切换的除雪换向阀,所述除雪换向阀连接在除雪液压泵与除雪油缸之间的油管上,所述除雪换向阀与控制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796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