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门锁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97534.4 | 申请日: | 201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9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林永护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永护 |
主分类号: | E05B17/22 | 分类号: | E05B1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锁 | ||
技术领域
本创作有关一种门锁,尤指一种与门扉的旋钮开关结构作配合的门锁。
背景技术
一般居家、办公等场所的安全性极为重要,所以结构设计较为安全的门锁已被广泛使用到门板上以闩锁门框,进而达成防窃盗的作用。因钥匙激活的门锁容易破解,所以目前大部分的门锁,于设计上,均会呈现两种开关结构,一为钥匙激活的结构,另一为旋钮作动的结构,以借由双重锁固而增强防窃盗的作用。例如:当使用者进门时可借由钥匙开门,而进门后可借由旋钮锁门,所以仅借由钥匙无法由外将门开启。
请参阅图1A至图1C,其为现有门锁的立体示意图,以下省略钥匙激活的结构,仅说明旋钮作动的相关结构。如图所示,现有的门锁1装设于门板9内,其包括有:具有容置空间S的壳体10、设于该容置空间S中的连动结构11、连接该连动结构11的锁栓12、以及设于该容置空间S中的带动件13。其中,该壳体10还具有封盖该容置空间S的一盖板10a、及设于该盖板10a上且连通该容置空间S的一通孔100,且该带动件13具有一柱体130、设于该柱体130的侧面的一带动部131与设于该柱体130的端面的一控制孔132,该带动部131用以带动该连动结构11与锁栓12作动,而该控制孔132外露出该通孔100。
使用时,借由旋钮90转动该柱体130,使该带动部131摆动(如图1B所示的箭头Y的方向)而带动该连动结构11,令该连动结构11带动该锁栓12作往复位移,而使该门锁1的状态为开锁或解锁,令使用者可开门或锁门。
据上可知,该带动件13的控制孔132外露出该壳体10的通孔100,如图1C所示,所以当小偷破坏旋钮90或门板9后,该控制孔132也随的外露,使得小偷可将铁条或硬件伸入该控制孔132中,以操作该带动件13的柱体130而将门开启,导致门锁1丧失防窃盗的作用,造成房屋遭窃的严重后果,所以现有门锁1在使用安全性上已遭人诟病。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实为目前业界亟待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创作遂提供一种门锁,即改良现有门锁结构,提升该门锁的防窃盗功能。
本创作所揭露的门锁,用于组配至设置于门扉的旋钮开关结构,该门锁包括:壳体,其具有容置空间与连通该容置空间的通孔;连动结构,其设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中;锁栓,其连接该连动结构;带动件,其设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中,且具有带动部与控制孔,该带动部对应该连动结构以带动该连动结构与锁栓作动,而该控制孔对应该通孔;以及封盖结构,其封盖该控制孔。
通过借由封盖结构封盖带动件的控制孔,令控制孔无法外露出壳体的通孔,所以即使旋钮与门板为外力破坏,也无法找到该控制孔,从而无法经由该控制孔操作该带动件而作动该连动结构与锁栓。因此,本创作的门锁可增强防窃盗功能,以避免房屋遭窃。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门锁与门的立体示意图;
图1B为现有门锁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C为现有门锁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创作门锁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创作门锁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4及图5为本创作门锁的封盖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2 门锁
10,20 壳体
10a,20a 盖板
100,200 通孔
11,21 连动结构
12,22 锁栓
13,23 带动件
130,230 柱体
131,231 带动部
132,232 控制孔
210 锁片
211 凸杆
212 轨槽
213 弹性件
24,24’,24” 封盖结构
9 门板
90 旋钮
S 容置空间
Y 箭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永护,未经林永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975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