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灶具用新型红外线金属蜂窝发热体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88601.6 | 申请日: | 201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4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廖金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樱花卫厨(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15/24 | 分类号: | F24C15/24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灶具 新型 红外线 金属 蜂窝 发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线金属发热体,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灶具用新型红外线金属蜂窝发热体。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使用的红外线金属蜂窝发热体灶具,其金属发热体大多采用双层或多层金属薄片相互叠合焊接,绕制成有一定规则缝隙或波纹状的金属发热体,如授权公告号为CN2851870Y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所描述的一样。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种金属发热体的金属薄片之间的缝隙很难始终保持一致,使得出火孔大小在使用后期发生变化,导致出火不均匀,燃烧性能不稳定,这始终是制约红外燃烧技术发展的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具用新型红外线金属蜂窝发热体,该发热体出火孔大小一致,使用过程中出火均匀,燃烧性能稳定,并且制作工艺简单可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燃气灶具用新型红外线金属蜂窝发热体,包括金属毛细管和金属带,所述金属毛细管单层平行紧密排布并固定在金属带一侧,金属毛细管的长度方向与金属带的宽度方向一致,固定有金属毛细管的金属带叠合盘绕卷成盘状构成金属蜂窝发热体。
所述金属毛细管横截面为圆形和任意正多边形中的一种。
所述金属毛细管外直径为1.5mm,内直径为1.0mm,长度为10mm。
所述金属带厚度为0.2mm。
所述金属毛细管为不锈钢毛细管,金属带为不锈钢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金属蜂窝发热体与燃烧器混气气室相互衔接,使其独自形成一个燃烧面,金属蜂窝发热体的出火孔为金属毛细管1的横截面,出火孔形状均匀稳定,使得燃烧器的燃烧性能稳定,使用更安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金属毛细管与金属带排列固定立体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A-A面剖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红外线金属蜂窝发热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正在盘绕过程中的红外线金属蜂窝发热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至附图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气灶具用新型红外线金属蜂窝发热体,包括金属毛细管1和金属带2,所述金属毛细管1单层平行紧密排布并固定在金属带2一侧,金属毛细管1的长度方向与金属带2的宽度方向一致,固定有金属毛细管1的金属带2叠合盘绕卷成盘状构成金属蜂窝发热体3。所述金属毛细管1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和任意正多边形中的一种,如三边形、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和十二边形等。所述金属毛细管1外直径为1.5mm,内直径为1.0mm,长度为10mm。所述金属带2厚度为0.2mm。所述金属毛细管1的材质为不锈钢毛细管,所述金属带2的材质为不锈钢带。在红外线金属蜂窝发热体的制备过程中,将金属毛细管1单层平行紧密排布并固定在金属带一侧,再配备自动送料装置,将固定有金属毛细管1的金属带2输送至专用自动卷盘机上,实现金属带2的叠合盘绕,制成有一定规律的盘状金属蜂窝发热体3。金属蜂窝发热体3的出火孔为金属毛细管1的横截面,出火孔形状均匀稳定,使得燃烧器的燃烧性能稳定,使用更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樱花卫厨(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樱花卫厨(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886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