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高频标签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81669.1 | 申请日: | 2011-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06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华;何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天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G06K19/07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频 标签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标签系统,具体的涉及一种超高频标签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用标签系统属于被动标签系统,不需要电池,由读写设备产生的电磁波获得工作所需的能量,但是读取距离较近,单向通讯,抗冲突性不好,可靠性不高等问题,应用局限性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抗干扰性能强,高可靠性,灵活性强,功耗低的超高频标签系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超高频标签系统,其包括通过微波方式相互传输信号的超高频寻话器和超高频标签,所述超高频寻话器包括通过控制信道通信的寻话器控制器和寻话器收发器,所述超高频标签包括通过控制信道相互通信的标签控制器和标签收发器。
一种超高频标签系统的通信方法,其包括以下处理方法:首先,超高频寻话器接收应用系统指令;接着,超高频寻话器的寻话器控制器通过控制信道控制超高频寻话器的寻话器收发器进入发送模式,发送经过循环冗余码和前向纠错校验编码的特定格式的数据;然后,超高频标签接收由超高频寻话器发来的经过循环冗余码和前向纠错校验编码的特定格式的数据;此时,如果标签控制器测试纠错数据指示正确,则标签收发器发出通知信号将标签控制器从待机状态下唤醒,标签控制器工作稳定后,通过控制信道读取正确数据,接着,超高频标签发送回正确读取标志信号,由超高频寻话器自动识别,完成一个操作流程;如果标签控制器测试纠错数据指示错误,则标签控制器依然在待机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特定格式的数据包括指令数据、特殊身份数据、信息数据 、循环冗余码校验数据和前向纠错校验数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超高频标签系统具有抗干扰性能强,高可靠性,灵活性强,功耗低。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超高频标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见图1所示,一种超高频标签系统,其包括通过微波方式相互传输信号的超高频寻话器1和超高频标签2,所述超高频寻话器1包括通过控制信道通信的寻话器控制器3和寻话器收发器4,所述超高频标签2包括通过控制信道相互通信的标签控制器6和标签收发器5。
实施例2:
参见图1所示,一种超高频标签系统的通信方法,其包括以下处理方法:首先,超高频寻话器1接收应用系统指令;接着,超高频寻话器1的寻话器控制器3通过控制信道控制超高频寻话器1的寻话器收发器4进入发送模式,发送经过循环冗余码和前向纠错校验编码的特定格式的数据;然后,超高频标签2接收由超高频寻话器1发来的经过循环冗余码和前向纠错校验编码的特定格式的数据;此时,如果标签控制器2测试纠错数据指示正确,则标签收发器5发出通知信号将标签控制器2从待机状态下唤醒,标签控制器2工作稳定后,通过控制信道读取正确数据,接着,超高频标签2发送回正确读取标志信号,由超高频寻话器1自动识别,完成一个操作流程;如果标签控制器2测试纠错数据指示错误,则标签控制器2依然在待机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特定格式的数据包括指令数据、特殊身份数据、信息数据 、循环冗余码校验数据和前向纠错校验数据。
循环冗余码校验实际应用时,发送装置计算出循环冗余码值并随数据一同发送给接收装置,接收装置对收到的数据重新计算循环冗余码并与收到的循环冗余码相比较,若两个循环冗余码值不同,则说明数据通讯出现错误。
前向纠错校验是一种数据编码技术,传输中检错由接收方进行验证,在前向纠错方式中,接收端不但能发现差错,而且能确定二进制码元发生错误的位置,从而加以纠正。前向纠错方式必须使用纠错码。
采用以上两种方式的校验可以有效排除由于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环境干扰产生的数据接收错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天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天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816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