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料溜槽减震耐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81451.6 | 申请日: | 2011-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5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钟小平;刘成基;李合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蓥川煤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1/20 | 分类号: | B65G1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860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溜槽 减震 耐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下料溜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料溜槽减震耐磨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今在原立磨下料溜槽设计中,由于采用直接与三道阀和磨机刚性连接,导致立磨或三道阀的震动通过下料溜槽刚性传递给立磨系统喂料楼及其设备,形成整个楼层与立磨“共震”较为突出,严重影响设备安全。改造之前,法兰连接螺栓无论怎样加大或焊接,同样会被长时间的震动错位剪断或脱焊导致漏风影响生产。同时由于下料溜槽未作任何耐磨处理,在受到物料的冲刷情况下易被磨穿,增加检修难度。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下料溜槽减震耐磨装置,该下料溜槽减震耐磨装置不仅有效地降低了下料溜槽的震动强度和延长了下料溜槽的使用寿命,还具有防止漏风、节约用电和安全可靠等优点。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下料溜槽减震耐磨装置,包括下料溜槽和法兰;法兰使用螺栓与下料溜槽连接;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上压板、下压板、过渡挡料板和硅胶布;下料溜槽分为两段式溜槽,间距为15-20mm,两段式溜槽通过硅胶布连接在一起;硅胶布成弧形;硅胶布下端连接下压板;下压板通过螺栓固定硅胶布与下料溜槽下段相连接;硅胶布上端通过螺栓将上压板、过渡挡料板三者固定且与下料溜槽上段相连接;位于下料溜槽上方的过渡挡料板至少超出上压板50mm,下方的过渡挡料板至少超出上压板100mm;上压板、下压板与硅胶布连接处成圆弧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下料溜槽减震耐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布上端与上压板、过渡挡料板和下料溜槽上段在用螺栓固定后均焊接在一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下料溜槽减震耐磨装置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过渡挡料板起到保护下料溜槽的作用,且因为支出了一定距离,从而让物料迈过硅胶布软接头,延长了该下料溜槽使用寿命;
2、下料榴槽分为两段式通道,能有效地解决下料溜槽的“共震”问题;
3、采用硅胶布作为密封材料,因硅胶布透风性差,耐磨,能更好的防止漏风;
4、还具有节约用电和安全可靠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改造前的下料溜槽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下料溜槽减震耐磨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下料溜槽;2、上压板;3、螺栓;4、过渡挡料板;5、下压板;6、硅胶布;7、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地描述:
如图1所示,该下料溜槽减震耐磨装置,包括下料溜槽1和法兰7;法兰7使用螺栓3与下料溜槽1连接;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上压板2、下压板5、过渡挡料板4和硅胶布6;下料溜槽1分为两段式溜槽,间距为15-20mm,两段式溜槽通过硅胶布6连接在一起;硅胶布6成弧形;硅胶布6下端连接下压板5;下压板5通过螺栓3固定硅胶布6与下料溜槽1下段相连接;硅胶布6上端通过螺栓将上压板2、过渡挡料板4三者固定且与下料溜槽1上段相连接;位于下料溜槽1上方的过渡挡料板4超出上压板2至少50mm,下方的过渡挡料板4超出上压板2至少100mm;上压板2、下压板5与硅胶布6连接处成圆弧状。
所述硅胶布上端与上压板、过渡挡料板和下料溜槽上段在用螺栓固定后均焊接在一起。
本装置把原来的连接法兰去掉,重新设置本装置与下料溜槽连接。其中过渡挡料板根据下方接口角度及高差宽出下方至少100mm,上方宽出至少50mm。所宽出部分主要起着两方面作用,一是把物料兜于其中,起到保护下料溜槽的作用;二为宽出了一定距离,从而让物料迈过硅胶布软接头,不至于把软接头硅胶布冲刷损坏从而漏风,影响生产。而两段式溜槽调节间距为15-20mm,不让上下段溜槽相互干涉摩擦形成“共震”。
为了确保过渡挡料板牢固可靠地连接在一起,硅胶布上端与上压板、过渡挡料板和下料溜槽上段在用螺栓固定后均焊接在一起。
综上所述,利用本实用型所提供的下料溜槽减震耐磨装置有效地降低了下料溜槽的震动强度和延长了其使用寿命,还具有防止漏风、节约用电和安全可靠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变形或修改均受本专利的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蓥川煤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华蓥川煤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814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