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客车用空调压缩机安装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72244.4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8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赵祈颀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大宇客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马兰 |
地址: | 541003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客车 空调 压缩机 安装 构件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内部支撑结构,具体为一种客车用空调压缩机安装构件。
(二)背景技术:
目前我公司(也包括其他生产厂家)各客车车型使用的标配空调各不相同,空调压缩机外形也有一定区别,造成空调压缩机安装螺孔位置的不确定,尤其是我公司特装空调情况较多,使得同一种车型出现了许多款空调压缩机安装支架的形式。
我公司目前使用的是韩国设计安装支架的老风格,即“槽钢流”,“槽钢流”最大的缺点是:
1、开孔单一。只能装一种型号的空调压缩机,如遇到开孔稍微不同的压缩机,则无法安装。
2、长度无法变化,只能在某一特定车型使用,无法通用。
3、制作比较麻烦,如果出现更换空调压缩机的情况,都须重新下料,并且将原支架用火枪切除,会对支架本身造成浪费。
4、不同车型须装不同的空调压缩机,产生了多种支架,为零件管理、库存处理带来非常大的不便。
因此空调压缩机的安装对于我司来说一直是老大难问题。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空调压缩机安装方式更加简便、零件管理更为灵活的客车用空调压缩机安装构件。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的客车用空调压缩机安装构件,与现有安装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包括压缩机安装底板和压缩机安装底板的支撑支座,所述支撑支座于车架大梁与车身之间(焊接)安装,车架大梁一侧的压缩机安装底板上开设两组纵向(车头与车尾的前后方向)错位、每组四个横向(车架大梁与车身的左右方向)的压缩机主体安装长孔,压缩机安装底板的另一侧(车身一侧)开设两组、每组四个纵向或横向的弹簧杆安装长孔,其中一组靠外(车身方向)、靠后(车头方向)的弹簧杆安装长孔对应于带副发动机的压缩机弹簧杆的安装,另一组靠内、居中的弹簧杆安装长孔对应于不带副发动机的压缩机弹簧杆的安装。
对于带副发动机的空调压缩机,选择靠外、靠后的弹簧杆安装长孔组与其中一组压缩机主体安装长孔作为安装位;对于不带副发动机的空调压缩机,选择靠内、居中的弹簧杆安装长孔组与其中一组压缩机主体安装长孔作为安装位。
因此所述压缩机安装底板能兼容多种型号规格的空调压缩机安装,即不带发电 机和带发电机的空调压缩机都可以于同一块压缩机安装底板安装。
为了使空调压缩机固定的时候不窜动,也不会因为发动机的抖动而发生位移,在两组压缩机主体安装长孔中,将其中对应的一对长孔用两排圆孔代替。
每排圆孔设计为三个。
所述支撑支座上开设有多组供压缩机安装底板横向调节安装位置的安装圆孔,通过压缩机安装底板的位置调节,进一步增大压缩机安装底板适应空调压缩机的安装能力。
所述支撑支座为框架结构,车身一侧的框边上开设开口,开口内活动置入有调节支撑支座与车身连接距离的活动支架,活动支架能够有效地调节支撑支座的长度,适应于不同级别不同样式车型上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客车用空调压缩机安装构件采用压缩机安装底板与支撑支座连接的方式,将空调压缩机置于压缩机安装底板上,由压缩机安装底板上的多组安装孔与其装配,满足了空调压缩机不同的安装位置。
2、本实用新型客车用空调压缩机安装构件的支撑支座采用活动支架形式与车身连接,能够适用于多种车型上安装使用。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去除空调压缩机)。
图3为图2中压缩机安装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支撑支座及活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号标识:1、压缩机安装底板;2、支撑支座;3、压缩机主体安装长孔;4、弹簧杆安装长孔;5、活动支架;6、车架大梁;7、车身;8、空调压缩机。
(五)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客车用空调压缩机安装构件从客车车尾向车头方向观察的一种位置结构,空调压缩机8采用右置方案,即空调压缩机8处于车架大梁6与(有车门)车身7之间。
本实用新型由压缩机安装底板1、支撑支座2和活动支架5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大宇客车有限公司,未经桂林大宇客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22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体及其骨架覆板式驾驶室
- 下一篇:汽车后扭力梁抗疲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