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铅酸蓄电池壳体与盖体的热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66928.3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852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彭小勐;涂启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士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8 | 分类号: | H01M2/08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彭家恩 |
地址: | 2351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壳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热封结构,具体是指一种铅酸蓄电池壳体与盖体的热封结构。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壳体和盖体在热封时,热封筋条厚度和电池壳体口部隔墙厚度一致,在热封时极易造成热封漏气,产品返工处理,造成产品的重复生产,浪费人力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铅酸蓄电池由于热封筋条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壳体与盖体的热封结构,旨在增强铅酸蓄电池壳体和盖体的热封强度,防止造成热封漏气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铅酸蓄电池壳体与盖体的热封结构,包括电池壳体以及与所述电池壳体通过热封筋条热封连接的盖体,所述热封筋条厚度大于位于电池壳体口部的隔墙厚度,热封面位于所述热封筋条底端面与所述电池壳体口部的隔墙顶端面通过中心部位接触后的接触面两侧。
所述热封筋条厚度为3mm,所述隔墙厚度为2mm。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热封筋条厚度设计成大于位于电池壳体口部的隔墙厚度,并使电池壳体口部隔墙顶端面与热封筋条底端面通过其中心部位接触后在其接触面两侧余出的均匀部位来固定热封面,从而增加了热封强度,减小了热封漏气几率,降低返修、退货等的概率;另外,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易操作控制;经验证,可以明显降低热封漏气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铅酸蓄电池壳体与盖体的热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一种铅酸蓄电池壳体与盖体的热封结构,包括电池壳体5以及与所述电池壳体5通过热封筋条2热封连接的盖体1,所述热封筋条2厚度大于位于电池壳体口部的隔墙4厚度,热封面3位于所述热封筋条2底端面与所述电池壳体口部的隔墙4的顶端面通过中心部位接触后的接触面两侧。
所述热封筋条厚度为3mm,所述隔墙厚度为2mm。
具体实施时,先将所述热封筋条底端面与电池壳体口部隔墙顶端面通过中心部位面接触,这样在所述热封筋条底端面与电池壳体口部隔墙顶端面相接触的接触面的两侧即分别留出相对于所述热封筋条的左右两端0.5mm厚的部位,热封面位于该部位处。这样的热封结构大大增强了热封强度,同时又防止两侧留出部位过多浪费原材料。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热封筋条厚度,并使电池壳体口部隔墙顶端面与热封筋条底端面通过中心部位面接触后,在接触面两侧余出的均匀部位来固定热封面,从而增加热封强度,减小热封漏气几率,降低返修、退货等概率;另外,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易操作控制;经验证,可以明显降低热封漏气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士电池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理士电池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669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表面喷涂不锈钢的纸机烘缸
- 下一篇:焦化炉烟道气余热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