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烧结烟气脱硫工艺中使用的脱硫塔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52636.4 | 申请日: | 2011-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7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伟;马秀珍;黄伟;修旭明;李凡;韩玮玮;张秋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钢集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50 | 分类号: | B01D53/50;B01D53/80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宋永丽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结 烟气 脱硫 工艺 使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烧结烟气脱硫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烧结烟气脱硫工艺中使用的脱硫塔。
背景技术
烧结是钢铁生产中一个重要环节,但烧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富含二氧化硫气体的废气,烧结工艺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硫量约占钢铁企业生产系统的60%,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国务院出台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烧结烟气脱硫列入钢铁产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专项所支持的重点项目。因此,烧结烟气脱硫是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污染减排的关键,也是中国污染减排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内的脱硫工艺主要有湿法、干法、半干法等,其中,半干法中,脱硫剂为石灰浆液,浆液被输送到塔顶罐经旋转雾化器雾化成细微雾滴,与烟气接触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生成CaSO3、CaSO4及FeSO4;同时,干燥的固体干粉由塔底排出,含有细粉的烟气进入布袋收尘器。如果脱硫塔内烟气流速过快,会影响脱硫效率和造成反应物的水分蒸发不彻底,脱硫塔塔底集料造成板结,塔底物料卸料不畅,影响塔底物料的循环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烧结烟气脱硫工艺中使用的脱硫塔,它能够降低塔内烟气流速,延长脱硫反应期和脱硫物料的干燥期,最大限度捕集塔内干燥的颗粒物,从而达到提高脱硫效率、防止塔内物料板结、减轻后续除尘器工作负荷,延长除尘器使用寿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反应段筒体,反应段筒体顶部安装脱硫剂管道,脱硫剂管道上安装旋转雾化器,反应段筒体侧面安装烟气管道和第一排烟管,第一排烟管与排烟通道连通,反应段筒体下端与扩张段筒体连接,扩张段筒体的直径大于反应段筒体的直径,扩张段筒体下端与锥形收集段壳体连接,锥形收集段壳体底端与脱硫灰管道连接。烟气管道上设置烟气支管,烟气支管与反应段筒体的顶部连通。扩张段筒体的侧面安装第二排烟管,第二排烟管与排烟通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够降低塔内烟气流速,延长脱硫反应期和脱硫物料的干燥期,最大限度捕集塔内干燥的颗粒物,从而达到提高脱硫效率、防止塔内物料板结、减轻后续除尘器工作负荷,延长除尘器使用寿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烧结烟气脱硫工艺中使用的脱硫塔,包括反应段筒体1,反应段筒体1顶部安装脱硫剂管道4,脱硫剂管道4上安装旋转雾化器5,反应段筒体1侧面安装烟气管道6和第一排烟管7,第一排烟管7与排烟通道9连通,反应段筒体1下端与扩张段筒体2连接,扩张段筒体2的直径大于反应段筒体1的直径,扩张段筒体2下端与锥形收集段壳体3连接,锥形收集段壳体3底端与脱硫灰管道11连接。使用时,脱硫剂经脱硫剂管道4进入反应段筒体1,脱硫剂经过旋转雾化器5时被雾化,雾化后的脱硫剂与烟气管道6通入的烧结烟气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干燥的固体干粉,干燥的固体干粉由塔底排出,含有细粉的烟气通过第一排烟管7进入排烟通道9,最终通入布袋收尘器,烟气与脱硫剂的混合物从反应段筒体1落入扩张段筒体2时,由于筒体直径增加,使混合物的密度降低,筒体内压力减小,混合物的流速下降,能够有效延长脱硫反应期和脱硫物料的干燥期,最大限度捕集塔内干燥的颗粒物,从而达到提高脱硫效率、防止塔内物料板结、减轻后续除尘器工作负荷,延长除尘器使用寿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了使烧结烟气与脱硫剂更加充分的混合,可在烟气管道6上设置烟气支管10,烟气支管10与反应段筒体1的顶部连通。使用时,烧结烟气从反应段筒体1侧面和顶部两个方向通入,能够与雾化后的脱硫剂更充分的混合,提高脱硫反应速率。
本实用新型为了确保筒体内气流通畅,可在扩张段筒体2的侧面安装第二排烟管8,第二排烟管8与排烟通道9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钢集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济钢集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526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城市污泥干化过程中恶臭污染物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三乙胺废气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