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触控板的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9621.4 | 申请日: | 201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0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黄瑱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顶星数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06 | 分类号: | G06F1/06;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触控板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触控板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由于短小轻薄的独特外型设计,使得该笔记本电脑易于被携带外出,通常,笔记本电脑主要设有一显示幕与一主机壳体,该显示幕与该主机壳体之间,是藉由至少一枢轴相连接,该主机壳体于相邻该显示幕的表面为一操控面板,该操控面板设有一键盘组(key board module)与一触控板(touch pad),其中该显示幕是可被盖合在该操控面板上,而当使用者欲操作该笔记本电脑时,可将该显示幕沿该枢轴旋转至适合操作该操控面板的位置,此时,藉由操作该键盘组,即可输入资讯至该笔记本电脑内,并由该显示幕显现出与其相对应的资讯画面。
就现今的触控板(touch pad)与鼠标(mouse)相比较,一般而言,触控板其扁平板状的触控设计,实令人感到不易操作,且由于现今所见的鼠标已渐微形化,使得消费者易于随身携带,因此,消费者常常直接于笔记本电脑上外接一个鼠标,此举,使得其上所设的触控板常常未能被妥善利用,因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触控板的电子装置,其中触控板是可分离出来作鼠标使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触控板的电子装置,其包括主机壳体、设置于所述主机壳体内的主机板及设置于主机壳体上表面的操控面板,还包括 凹设于所述操控面板上的触控板容置槽及具有连接器的一触控板,当所述触控板容置于所述触控板容置槽内时,所述触控板通过连接器与所述主机板形成联系,当所述触控板由所述触控板容置槽取下后作为鼠标使用。
所述触控板可以从电子装置上取下来作为鼠标使用,消费者不用另外携带一个鼠标,而使触控板闲置,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具有触控板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的具有触控板的电子装置的俯视图,其中图中去除触控板及电子装置的显示幕。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具有触控板的电子装置的触控板的俯视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具有触控板的电子装置的触控板的俯视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具有触控板的电子装置的触控板的俯视放大图。
图7为图2的触控板另一角度的立体放大图。
图8为图7的触控板的连接器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具有触控板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具有触控板的电子装置10包括一显示幕11与一主机壳体12。该显示幕11与该主机壳体12之间藉由至少一枢轴(图未示)相连接。该主机壳体12于相邻该显示幕11的表面为一操控面板13,该操控面板13设有一键盘组130与一触控板1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具有触控板的电子装置10为笔记本电脑。
请同时参阅图2,所述电子装置10的主机壳体12内部设有一主机板(图未示)。所述操控面板13上凹设有一触控板容置槽14。该触控板容置槽14为矩形槽。该触控板容置槽14的尺寸刚好与所述触控板132的尺寸相同,以便于所述触控板132空置其中。请同时参阅图3,该触控板容置槽14内设有与该主机板相连接的一输出/输入接口15。在本实施例中,该输出/输入接口15设于所述触控板容置槽14底部的一侧。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输出/输入接口15可设于所述触控板容置槽14的一侧。
请参阅图2,所述触控板132包括一光标操作区16及二按键区17、18。使用者在光标操作区16中操作光标的移动,碰触按键区17以执行按压鼠标左键的功能,碰触按键区18以执行按压鼠标右键的功能。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光标操作区16以及按键区17、18可由一个以上的触控板所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顶星数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顶星数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96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支付密码处理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铜管生产线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