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4927.2 | 申请日: | 2011-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0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永利 |
主分类号: | F02G5/02 | 分类号: | F02G5/02;F22B1/18;F28D20/00;F28D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7 | 代理人: | 裴希文 |
地址: | 712021 陕西省咸阳市秦***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钻井平台 余热 回收 循环系统 | ||
1.一种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给水泵、软化水装置、软化水水箱、热水循环泵、余热回收换热装置和移动式蓄热装置;
所述给水泵从外部水源抽取冷水,并将抽取的冷水输送至所述软化水装置;
经所述软化水装置软化处理后的水盛装在所述软化水水箱内,并由所述软化水水箱输送至所述热水循环泵;
所述热水循环泵使水在本余热回收循环系统中循环,从所述热水循环泵输出的水被输送至所述余热回收换热装置;
所述余热回收换热装置与柴油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从柴油发动机的排气口排出的烟气通过所述余热回收换热装置,其余热被输送至余热回收换热装置的水吸收,水吸收烟气余热后变成水蒸气,所述水蒸气被输送至所述移动式蓄热装置;
所述移动式蓄热装置用于储存水蒸气中的热能,以供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换热装置包括外壳、导流板和双螺旋悬浮式盘管;
所述外壳为腔体,其一端设有烟气进口、其另一端设有烟气出口;
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靠近所述外壳的烟气进口;
所述双螺旋悬浮式盘管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所述双螺旋悬浮式盘管的进水口与所述热水循环泵连接;
所述双螺旋悬浮式盘管的出水口与所述移动式蓄热装置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螺旋悬浮式盘管的进水口均靠近所述外壳的烟气出口,且穿过所述外壳的侧壁与所述热水循环泵连接,管内的水从靠近所述烟气出口的位置流至靠近所述烟气进口的位置,再由所述双螺旋悬浮式盘管的出水口排出,所述出水口均穿过所述外壳的侧壁与所述移动式蓄热装置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呈半椭球状,面积较小的一端靠近所述外壳的烟气进口,面积较大的一端靠近所述双层螺旋悬浮式盘管,所述导流板的外侧壁上设有螺旋状导流槽。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螺旋悬浮式盘管的横截面均呈椭圆形。
6.如权利要求2、3或5所述的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导流板和双螺旋悬浮式盘管均采用ND钢材料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蓄热装置包括移动式蓄热箱和多个相变蓄热球,所述多个相变蓄热球设置在所述移动式蓄热箱内,且按阵列排列;所述移动式蓄热箱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双螺旋悬浮式盘管出水口连接,所述输出端用于输出热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永利,未经杨永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492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