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航空发动机驱动泵的污染加速寿命试验台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4831.6 | 申请日: | 2011-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6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昆;赵晓霞;刘红;秦成;李振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4B51/00 | 分类号: | F04B5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发动机 驱动 污染 加速 寿命 试验 台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驱动泵的污染加速寿命试验台架,由其是航空发动机驱动泵的污染加速寿命试验台架。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驱动液压泵作为飞机液压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元件,其工作寿命的长短直接关系到系统性能的优劣,为此,国内、外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够明确其工作寿命的加速试验方法。
由于液压油中的污染颗粒是影响航空发动机驱动液压泵工作寿命和可靠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采用污染加速寿命试验的方法是能够较为真实的模拟液压泵在工作过程中的环境应力,并得到液压泵的预测工作寿命值的。由于污染加速寿命试验台架要求台架本身具有非常高的抗污染能力,在台架上安装的各种元件也应具有非常高的污染耐受能力,在管路敷设,元件安装过程中,还需进行很多特殊的考虑,才能保证试验台架本身能够具有高耐污能力,因此,此台架的设计与常规试验台架设计过程相比,具有非常大的难度。
国外对于液压泵的污染加速寿命试验技术研究较早,但国外研制的试验台架由于污染耐受度较低,在经历少量试验之后,台架就会出现故障,特别是在试验过程中,台架中很多元件均易在试验过程中遭到破坏并产生故障,严重影响试验的正常进行,对于试验的进行和结果的分析影响很大;另外一方面,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的薄弱,整个台架的操纵和监控还只能通过操作人员的手、眼和感觉进行,试验过程操作繁琐,且不能做到量化。在国内,中国矿业大学也曾研制过液压泵污染加速寿命试验台架,但由于设计中存在重大缺陷,使得台架在较短的使用时间内就出现了管路堵塞,内部沉积物无法清除的问题,造成了试验台架无法继续使用的问题。因此,现有的国内、外航空发动机驱动泵的污染加速寿命试验台架设计技术都存在着未解决的设计难题,严重的限制的污染加速寿命试验技术。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航空发动机驱动泵试验台污染耐受度低,台架容易出现故障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染耐受性强,不容易出现堵塞等问题的新型航空发动机驱动泵的污染加速寿命试验台架。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航空发动机驱动泵的污染加速寿命试验台架,包括被试泵[1]高压出口连接压力传感器[2]后与第一手控阀[4]入口相连,第一手控阀[4]出口与可变节流阀[5]入口连接,可变节流阀[5]出口与第四手控阀[9]入口连接,手控阀[9]出口与散热器[13]入口相连,散热器[13]出口与油箱[17]回油口相连,油箱[17]出口连接温度传感器[14]后,与增压泵[15]入口相连,增压泵[15]出口连接第二压力传感器[16]后,与被试泵[1]吸油口相连,被试泵[1]壳体回油口在连接第二采样阀[19]后,与油箱[17]连接;
在第一手控阀[4]并联有第六手控阀[18]和流量传感器[3],即在第一手控阀[4]高压口端连接第六手控阀[18],第六手控阀[18]出口与流量传感器[3]连接;
可变节流阀[5]出口还连接有采样阀[6];
在可变节流阀[5]出口处还连接有第二手控阀[7],第二手控阀[7]出口处依此连接有安装污染注入装置[11]和第五手控阀[12],第五手控阀[12]出口与散热器[13]出口处连接;
第四手控阀[9]处并联有第三手控阀[8]与污染控制油滤[10]连接的清洗回路,污染控制油滤[10]出口与散热器[13]入口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油箱[17]底部为锥形。
更进一步地,上述油箱[17]底部锥角小于90°。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积极效果:通过重新对航空发动机驱动液压泵污染加速寿命试验台架进行设计,对关键传感器和关键元件,如:流量传感器、散热器等元件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和设计,降低台架上各种元器件对于标准试验污染粉尘的敏感程度。使用工控机对整个台架上各处的控制阀和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进行全自动脑控制和采集,对试验过程中台架内部的各种状态值进行监控与报警,提高了对台架的保护程度。使用高精度的串行油滤设计,提高了台架的自净化能力,同时降低了台架的维护强度。台架上预留有各种接口,方便对台架进行改造,以方便对其他形式的液压泵进行污染加速寿命试验,扩展了台架的使用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48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冲洗型密封保护结构
- 下一篇:防止压缩机单线圈运行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