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现浇空心楼盖内膜管端盖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2068.3 | 申请日: | 2011-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7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冯大权;龙虎;李永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大权;龙虎;李永康 |
主分类号: | E04B5/36 | 分类号: | E04B5/36;E04G1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 |
地址: | 20008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空心 楼盖 内膜 管端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现浇混凝土的结构,具体是一种混凝土现浇空心楼盖内膜管端盖。
背景技术
目前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空心楼盖内膜管间需留有不小于50mm或0.2倍内膜管直径的间距,目前的内膜管材都是通过现场划线定位,或通过钢筋辅材固定控制间距的办法来控制内膜管间的间距,现场施工耗时、耗力、耗材。
经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1056840,授权公告日2008-5-7,记载了一种“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纸质内模”,该技术包括圆筒形纸管,在圆筒形纸管外壁包覆有一层防水淋膜纸层,在圆筒形纸管的两端口浸涂有一层防水石蜡层,还包括两密封盖,两密封盖分别压嵌在浸涂有石蜡的圆筒形纸管的两端。但该技术的缺点在于,多个内膜的间距无法精确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混凝土现浇空心楼盖内膜管端盖,有助于快速、精确地控制内膜管间距。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内膜管端盖和两个分别设置在内膜管端盖两侧的连接件。
所述的内膜管端盖两侧是指内膜管的同一条直径的端盖外部两侧。
所述的连接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公插件和母插件。
所述的公插件的端部为凸起结构,母插件的端部为凹进结构。
所述的公插件与相邻内膜管端盖的母插件相连且内膜管间距为公插件与母插件的径向尺寸之和。
本实用新型能提高施工效率,节约辅材,有利于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内膜管端盖1和设置其上的连接件。
所述的连接件设置在内膜管端盖的两侧且其中心线位于内膜管端盖1的直径线上。
所述的连接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公插件2和母插件3,两者分别位于内膜管端盖1的两侧。
所述的公插件2的端部为凸起结构4,母插件3的端部为凹进结构5。
如图2所示,所述的公插件2和母插件3的径向尺寸之和L为内膜管6之间的距离。
现场施工时,只需将公插件2和母插件3互相插接,就能快速、精确地控制内膜管6之间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大权;龙虎;李永康,未经冯大权;龙虎;李永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20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钢梁
- 下一篇:一种卡扣连接式半单元幕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