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设有绞盘倾倒机构的电动三轮垃圾运输车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0600.8 | 申请日: | 2011-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1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孙文彦;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文彦 |
主分类号: | B65F3/26 | 分类号: | B65F3/26 |
代理公司: | 金华科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3 | 代理人: | 胡杰平 |
地址: | 321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有 绞盘 倾倒 机构 电动 三轮 垃圾 运输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三轮垃圾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有绞盘倾倒机构的电动三轮垃圾运输车。
背景技术
针对原有电动三轮垃圾车垃圾自卸装置存在不同的弊病,提出了公告日为2010-01-06,公告号为CN201376764“一种装有液压顶卸装置的电动三轮垃圾车”技术方案,但上述的技术方案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其结构由液压缸、液压泵电机、液压泵组成,所以电动三轮垃圾车的制造成本比较高,二是液压泵电机由车上的蓄电瓶供电,所以蓄电瓶一次充电后使用时间短,另外,垃圾虽能做到自动倾倒,但倾倒的成本高。因为存在上述的不足之处,所以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县市环卫处仍未能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设有绞盘倾倒机构的电动三轮垃圾运输车,它可采用人力倾倒电动三轮垃圾运输车上的垃圾,从而使电动三轮垃圾运输车的制造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倾倒垃圾的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另外,它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容易推广。
上述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设有绞盘倾倒机构的电动三轮垃圾运输车,它包括前轮,前避震,脚刹车,手刹车,座箱,垃圾车斗,电机,后桥,弹簧钢板,后轮,电瓶,车架,其要点在于座箱与垃圾车斗之间设有绞盘倾倒机构;绞盘倾倒机构是在座箱与垃圾车斗之间的车架上设有立柱, 立柱的顶端设有铁索钩,立柱的上部装有第一定滑轮和导轮;立柱的下方的车架上装有第二定滑轮和绞盘,绞盘上装有摇臂;垃圾车斗前端底部设有吊耳,大吊耳上装有第三定滑轮,一铁索一端固定在铁索钩上,另一端靠着导轮,穿过第三定滑轮、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固定在绞盘上。
上述的设有绞盘倾倒机构的电动三轮垃圾运输车,其结构之一是绞盘与摇臂之间装有齿轮副,齿轮副上装有连接套,连接套上装有传动轴,传动轴上装有轴承套及轴承,轴承套及轴承上装有摇臂。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如下:如要倾倒电动三轮垃圾运输车上垃圾车斗内的垃圾,环卫工人只需摇动车上的摇臂,则绞盘卷动铁索,穿过垃圾车斗前端底部吊耳上第三定滑轮的铁索逐渐将垃圾车斗前端上提,从而将垃圾车斗内的垃圾倾倒在垃圾场,然后逐渐放松摇臂,使垃圾车斗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逐渐下降复位。
从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和使用操作的描述表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因为它革除了液压缸、液压泵电机、液压泵等价格高的液压部件,而采用绞盘、滑轮、铁索、摇臂等价格低的部件,从而使电动三轮垃圾运输车的制造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采用人工操作摇臂提升倾倒垃圾车斗内的垃圾,大幅度节约了提升倾倒垃圾车斗内的垃圾的电力,从而倾倒垃圾的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因为上述的有益效果,它在环卫系统容易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主视图
图3:图1、2中绞盘倾倒机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4:图1、2中绞盘倾倒机构主视图
图5:图4的左视图
图6:图4的俯视图
图1-6中,1-前轮,2-前避震,3-脚刹车,4-手刹车,5-座箱,6-垃圾车斗,7-电机,8-后桥,9-弹簧钢板,10-后轮,11-电瓶,12-车架,13-绞盘倾倒机构,14-立柱,15-铁索钩,16-第一定滑轮,17-导轮,18-第二定滑轮,19-绞盘,20-齿轮副,21-连接套,22-传动轴,23-轴承套及轴承,24-摇臂,25-吊耳,26-第三定滑轮,27-铁索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6所表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它包括前轮1,前避震2,脚刹车3,手刹车4,座箱5,垃圾车斗6,电机7,后桥8,弹簧钢板9,后轮10,电瓶11,车架12;座箱5与垃圾车斗6之间设有绞盘倾倒机构13;绞盘倾倒机构13是在座箱5与垃圾车斗6之间的车架12上设有立柱14,立柱14的顶端设有铁索钩15,立柱14的上部装有第一定滑轮16和导轮17;立柱14的下方的车架12上装有第二定滑轮18和绞盘19,绞盘19上装有齿轮副20,齿轮副20上装有连接套21,连接套21上装有传动轴22,传动轴22上装有轴承套及轴承23,轴承套及轴承23上装有摇臂24;垃圾车斗6前端底部设有吊耳25,吊耳25上装有第三定滑轮26,一铁索27一端固定在铁索钩15上,另一端靠着导轮17,穿过第三定滑轮26、第一定滑轮16、第二定滑轮18固定在绞盘19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文彦,未经孙文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06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