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车门用限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8711.7 | 申请日: | 201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2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秦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爱德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C17/28 | 分类号: | E05C17/28;F16B19/04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3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门 限位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门用限位器。
背景技术
汽车车门限位器是连接车门和车身必备的部件,主要起到定位车门开启位置的作用。现有的限位器通常是由限位臂、壳体和支架构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车门的自重会出现车门下沉现象,而支架固定在车身上不会移动,因此若润滑不好将会出现支架与限位臂发生干摩擦的现象,进而产生噪音和异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车门用限位器,其结构简单,且润滑效果好,能够有效地降低噪音和异响的产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车门用限位器,包括壳体和自壳体中穿过的限位臂,所述壳体中设有卡设在限位臂上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臂的铰接端穿过限位机构并伸出在壳体的外侧;限位臂的远离铰接端的一端设置为止挡端;所述限位臂铰接端伸出在壳体外侧的端头部与支架通过铆钉铰接,且铰接端的端头部与支架之间设有将二者分隔开来的衬套。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以进一步实现:
所述铆钉为由自润滑材料制成的紧固件。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中的限位弹簧,限位弹簧靠近限位臂的一端设有滑块,所述限位弹簧和滑块组成一个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分设在限位臂的两侧,且限位弹簧的弹力方向使得每一个限位单元的滑块的头部均压靠在限位臂上,所述滑块的头部与限位臂构成滑动配合;所述限位臂上设有与滑块头部相配合的限位部或限位槽。
所述限位臂的止挡端设有止挡机构,止挡机构包括套设在限位臂止挡端端部的缓冲块和金属挡片,所述缓冲块设置在靠近壳体一侧,金属挡片设置在远离壳体的一侧,所述限位臂在缓冲块的靠近壳体的一侧设有用于限定缓冲块和金属挡片位置的定位凸台;所述限位臂在金属挡片的远离壳体的一侧固设有止挡销。
所述限位臂包括条状或杆状的铁芯,所述铁芯的外侧设有将铁芯包裹在其中的包塑体,以延长限位臂的使用寿命。
所述铆钉依次穿过支架、衬套和限位臂而将三者铆接在一起。
所述壳体的朝向限位臂铰接端的一侧罩设有金属盖板,所述金属盖板背离壳体一侧的板面上设有防尘垫,所述金属盖板和防尘垫上均设有供限位臂穿过的孔。
所述防尘垫为当车门关闭时能与车门内部钣金紧密贴合的橡胶弹性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架与限位臂是通过可以润滑的铆钉加上衬套铆接而成。这种连接结构不但润滑好,而且能有效地避免支架与限位臂产生干摩擦,进而避免噪声和异响的产生。
2、本实用新型在限位器的止挡端设置止挡机构,止挡机构在限位器工作时,起到限位和止挡的作用,尤其在车门过开的时候,止挡机构中的缓冲块可以起到减压与收受冲量能的作用,从而延长限位器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
10-壳体 11-限位弹簧 12-滑块 20-限位臂
21-铁芯 22-包塑体 23-铆钉 24-衬套
30-支架 50-防尘垫 60-金属盖板 70-缓冲块
80-金属挡片 90-止挡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车门用限位器,包括壳体10和自壳体10中穿过的限位臂20,所述壳体10中设有卡设在限位臂20上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臂20的铰接端穿过限位机构并伸出在壳体10的外侧;限位臂20的远离铰接端的一端设置为止挡端;所述限位臂20铰接端伸出在壳体10外侧的端头部与支架30通过铆钉23铰接,且铰接端的端头部与支架30之间设有将二者分隔开来的衬套24。
优选的,所述铆钉23为由自润滑材料制成的紧固件,其本身具有自润滑功能,从而降低了限位器的使用和维护成本。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10中的限位弹簧11,限位弹簧11靠近限位臂20的一端设有滑块12,所述限位弹簧11和滑块12组成一个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分设在限位臂20的两侧,且限位弹簧11的弹力方向使得每一个限位单元的滑块12的头部均压靠在限位臂20上,所述滑块12的头部与限位臂20构成滑动配合;所述限位臂20上设有与滑块12头部相配合的限位部或限位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爱德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爱德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87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