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酰亚胺航空航天用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55847.6 | 申请日: | 201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9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姜绪宏;贾超;计克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宏源特种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4 | 分类号: | H01B7/04;H01B7/02;H01B5/08;H01B7/17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胡东升 |
地址: | 23833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酰亚胺 航空航天 用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具体地说是一种聚酰亚胺航空航天用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型号的飞机正在被开发研制,作为电气及电子设备线路连接用的电缆被广泛应用。由于航空电缆使用环境的特殊性,通常需要电缆具有优异的耐高能电子辐射、耐高低温冲击、耐腐蚀、耐化学溶液等性能。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酰亚胺航空航天用电缆,不仅具有优异的耐高能电子辐射、耐高低温冲击、耐腐蚀、耐化学溶液等性能,而且电缆的外径小、重量轻。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酰亚胺航空航天用电缆,包括多股成束的镀银铜线导体,在所述导体外依次绕包有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绝缘层、镀银铜箔包带层,电缆的最外层为生料带绕包的护套层。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外径小,由于镀银铜箔包带厚度仅为0.1~0.12mm,绕包过程中采用无搭盖对缝绕包,就可以达到镀银铜线编织屏蔽相同的屏蔽效果,这样的屏蔽层比镀银铜线编织屏蔽外导体外径缩小约0.2~0.3mm,这在绕包结构电缆中收益率非常高。
2、重量轻,由于镀银铜箔包带的密度在6.4g/cm3左右,而镀银铜线的密度在8.9g/cm3以上,同时采用绕包结构比编织结构要少一层遮盖,这样电缆的屏蔽层重量将会减轻,以4芯20AWG普通重量型电缆为例,采用绕包镀银铜箔包带代替镀银铜线编织屏蔽,最终成品重量会减小4.2g/m。
3、屏蔽效果好,在屏蔽层抗电磁干扰的过程中,主要靠材质本身吸收电磁波和反射电磁波达到增加屏蔽衰减的目的。镀银铜箔包带是国外公司采用全新的复合技术将镀银铜颗粒均匀的分散在包带内,形成2个或2个以上屏蔽层,干扰电磁波在通过包带过程中,将形成多次反射,从而达到降低干扰的目的。而镀银铜线编织密度一般为90%左右,这样会有部分电磁波通过编织缝隙透入电缆内部,形成干扰。而采用镀银铜箔包带绕包,屏蔽密度达到了100%,这样有效地增加了电缆的抗电磁干扰性能,两种形式的屏蔽经过量化测量,在500MHz频率下的电缆屏蔽衰减值相当,在500MHz~1GHz频率下绕包结构的屏蔽衰减值,略微好于编织镀银铜线屏蔽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导体,2绝缘层,3包带层,4护套层。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结合图1,本实施例的聚酰亚胺航空航天用电缆,使用精密绞线机绞合多股镀银铜绞线作为导体1,在导体1外采用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包带绕包后经过烧结形成绝缘层2,用绞缆机多芯成缆后同机绕包镀银铜箔包带层3,电缆的最外层采用生料带绕包烧结后构成护套层4。本实用新型电缆具有优异的耐高能电子、耐高低温冲击、耐各种化学溶剂等性能,并且外径小,重量轻。特别适合使用在航空、航天领域电气设备及仪表线路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宏源特种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宏源特种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58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