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电缆锅炉炉管泄漏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54810.1 | 申请日: | 201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3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袁健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健博 |
主分类号: | F22B37/38 | 分类号: | F22B37/38;F24H9/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150046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锅炉 炉管 泄漏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无电缆锅炉炉管泄漏监控系统,属于炉管泄漏监控领域。
背景技术目前,锅炉炉管泄漏监控系统中有许多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中,每个传感器都要通过多芯电缆将锅炉炉管的信息传输到位于测控机房的测控柜,所以一套锅炉炉管泄漏监控系统有很多电缆。为了节省有色金属材料的使用,本实用新型将采用无线传输的方法将传感器的锅炉炉管的监控信息传输到位于测控机房的计算机监控终端。
实用新型内容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无电缆锅炉炉管泄漏监控系统,将传感器与监控终端之间信号传输问题,由原来的电缆传输改成采用无线信号传输,组成一种采用无线信号传输的系统,将传感器的锅炉炉管的监控信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到位于测控机房的计算机监控终端。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电缆锅炉炉管泄漏监控系统,由锅炉上的无线站点和测控机房的计算机监控终端组成,无线站点和计算机监控终端通过无线信号进行相互传输;其中无线站点设置在锅炉炉管侧,由传感器、第一微处理器、发送天线组成;传感器用于将采集到的锅炉炉管泄露信号发送给第一微处理器,第一微处理器内部设有信号转换模块,将传感器发送的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并通过发送天线传输至计算机监控终端;
计算机监控终端由接收天线、第二微处理器和PC机组成,所述接收天线用于接收无线站点发送的信号并传输至第二微处理器,第二微处理器内部设有信号转换模块,第二微处理器将接收的信号进行转换后发送至PC机。
所述无线站点在整个系统中可以设有n个;n为自然数。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无电缆锅炉炉管泄漏监控系统,采用无线网络以后,节省了大量的电缆。有利于节省资源;变测控柜进行数据采集处理为分散处理,降低了测控柜系统的要求,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电缆锅炉炉管泄漏监控系统,由无线站点和计算机监控终端组成,如图1所示,每个无线站点由传感器、微处理器、发送天线三个部分组成。传感器的作用是感应锅炉炉管的泄漏情况,变成电信号,传输到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负责对传感器传来的信号进行放大、模数转换、无线传输的处理工作,在处理后的信号送到发送天线,发送天线负责将传感器和微处理器构成的信号通过无线电波的方式发送到空中,该无线电波传到接收天线。整个系统可以有多个这样的站点组成。每个站点的传感器探测各自站点范围的锅炉炉管的泄漏情况,都用无线的方法将结果都传到接收天线。
接收天线接收各个站点发来的无线电信号,并将这些信号传输到信号转换模块。信号转换模块将无线信号处理成每个站点的信号。同时信号转换模块还要以与各个站点以约定的通信协议进行通信,协议的作用是保证它与各个站点之间的有序通信,防止各个站点同时与它通信时的相互不理影响。信号转换模块处理后的信号反应各个站点监控到的情况,计算机监控终端为一个计算机系统,它接收信号转换模块的信号,对其进行处理,同时将处理结果在电脑中显示出来,让操作人员能看到各个站点信号的大小以及炉管的泄漏情况。
电厂锅炉需要监控炉管是否发生了泄漏现象。一个300MW的锅炉一般需要有24个监控点,如图1所示,由传感器、微处理器、发送天线)个部分组成的无线站点需要24个,24个站点用无线电波的方法将信号送到接收天线,信号转换模块将24个无线站点的信号进行处理,变成各个站点的反应炉管泄漏情况的传感器信号,这些信号送到计算机监控终端,计算机监控终端可以是一台PC计算机、服务器,也可以是类似的其他处理设备,它一般有中央处理器、通信接口、显示器、打印机以及键盘和鼠标组成。中央处理器将各个站点的信号进行处理后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也可以用打印机打印出所需要的结果。每个无线站点与接收天线之间的无线通信模式可以采用各种无线通信技术,如ZIGBEE、WIFI等技术。对于多个测控点的场合,每个测控点设置一个节点,多个节点之间以及与测控柜之间组成一个无线网络,各个测控点负责信息的测量和初步处理,测控柜负责测控数据的记录、分析、与其他系统的关联、人机界面等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健博,未经袁健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48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