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控液压折弯机自动挠度补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47309.2 | 申请日: | 201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9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兵;胡智明;王利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1/00 | 分类号: | B21D1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曲志波 |
地址: | 2503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控 液压 折弯 自动 挠度 补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控液压折弯机专用的自动挠度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数控液压折弯机工作时,安装在床身上滑块两侧的油缸推动滑块向下动作,此时由于滑块两侧受力,中间部分会产生一定的挠度变形,影响折弯件的成型角度,所以必须要进行补偿。目前在数控液压折弯机床上使用的挠度补偿装置主要是分体式楔块,蝶簧复位的形式。在折弯机工作台中部开设水平贯通槽,在其中安装角度不同的分体式楔块,下层楔块固定,通过控制系统直接控制电动推杆推出上层楔块的距离,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板料厚度自动调节各组楔块的相对位置,使之进行相应的挠度补偿。电动推杆退回时,通过碟簧楔复位。这种形式的补偿装置使用在大型折弯机中楔块数量增加,推力增大,碟簧的数量也增加。使用碟簧复位,要求楔块之间的摩擦力要小,楔块加工精度比较高,蝶簧弹力较大,碟簧在安装过程中由于弹力较大安装比较困难,补偿装置通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克服上述缺陷,设计一种结构合理,拆装方便,通用性强,品质可靠,性价比高,便于维修更换的新型自动挠度补偿装置。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数控液压折弯机自动挠度补偿装置,它包括电动推杆和与之连接的推块,还有设置于折弯机工作台中部水平贯通槽中的上下层楔块组,其特征是所述推块通过连接板与下层楔块组连接,所述下层楔块组包括分体式楔块,分体式下层楔块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位于下层楔块和推块的底面。
本方案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的电动推杆与推块通过销连接,所述连接板通过销钉固定在下层楔块和推块上。挠度补偿装置中的工作台安装在床身的下滑块上,工作台一端开设贯通槽另一端封闭,在其中安装角度不同的分体式楔块,上下层楔块一一对应,上下层楔块的数量由补充工作台的长度决定。上层楔块组由定位键通过螺钉固定在工作台铣的凹槽上,下层楔块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成一体。推块与电动推杆通过销连接,推块与下层楔块组通过连接板连成一个整体。通过控制系统直接控制电动推杆推出下层距离,这样就可由数控系统精确控制上下层楔块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板料厚度自动调节各组楔块的相对位置,使之进行相应的挠度补偿。电动推杆退回时由于下层楔块连成一体,可以随着电动推杆的移动并复位。
所述上楔块组为通过定位键固定的整体式楔块,定位键通过螺钉固定在工作台水平贯通槽所铣的凹槽里,定位键的上表面与工作台水平贯通槽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在所述上下层楔块组上设置油槽。工作台上固定有盖板,润滑油通过盖板上的进油口流到上层楔组的上表面,通过上下层楔块组上的油槽到达水平槽底。由于下层楔块油槽的独特设计,润滑油有一部分会在下层楔块的上下表面形成油膜,下层楔块组在工作台的水平槽中往复移动时减少与水平槽的底面和上层楔块组的底面的摩擦。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当电动推杆退回时带动下层楔块复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楔块可以根据折弯机工作台的长度组合楔块的数量,两侧对称分布。相较于蝶簧复位,安装方便,结构简单,不易出现复位卡死现象,这种通过下层楔块相连的结构,解决了电动推杆推力较大,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易于维修。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了技术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数控液压折弯机自动挠度补偿装置的主视剖视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视图I;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视图II;图4是图1去除盖板的局部俯视图;图5是图1的左视剖视图;图6是图1的仰视图的局部视图。
图中:1-挡销;2-前挡板;3-电动推杆;4-支架;5-盖板;6-推块;7-挡板;8-工作台;9-定位键;10-连接板;11-销钉;12-上层楔块组Ⅰ;上层楔块组Ⅰ包括-12A、12B、12C、12D、12E、12F、12G等上层楔块;上层楔块组Ⅱ包括-13A、13B、13C、13D、13E、13F、13G等上层楔块;14-下层楔块组;下层楔块组包括-14A、14B、14C、14D、14E、14F、14G等下层楔块;15-销;16-螺钉;17-槽用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73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