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拖拉机用固定轮距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43658.7 | 申请日: | 201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0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董昊;李继光;刘保军;曹六建;徐培;杨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5/10 | 分类号: | B60B35/1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陈英超 |
地址: | 47103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拖拉机 固定 轮距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拖拉机领域,涉及一种拖拉机用固定轮距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研制的小功率段轮式拖拉机固定轮距的调整大都是通过改变辐板和轮辋的连接位置来获得的,也就是用通过换位安装法达到的。通常在轮辋上偏置地焊接着连接凸耳,轮辋和辐板也都可以翻转180°,辐板用螺栓紧固在凸耳右边或者左边,如此三者排列组合,一共可以获得八种不同组合后的轮距。在需要轮距调节时,用千斤顶顶起拖拉机局部使得轮胎悬空,拆卸轮胎后,调整所需轮距再进行安装,需要的轮距数目有限、调节繁琐、劳动强度过大。
现有技术中的固定轮距调节也称之为有级轮距调节,只要轮距间隔选择合适,一般都能够满足农艺要求。但拖拉机在田间作业时,由于各地的农作物农艺要求差别较大,农作物栽植的行距也有很大的不同,为了适应各种行距的需要,有限的轮距调整常常很难能较好地满足拖拉机的使用要求,这就要求固定轮距的调节数目增多,以便扩大拖拉机的使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调节方便、能够与现有有级调节相互配合使用的拖拉机用固定轮距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拖拉机用固定轮距调节装置,包括:驱动轴、轮毂、销轴、弹性销、螺栓、止口楔形销、楔形销、垫圈和螺母;轮毂通过紧固件固定在轮胎辐板一侧,驱动轴装入轮毂中,销轴穿过轮毂和驱动轴的定位销轴孔中并由弹性销锁定。
驱动轴的外截面为六边形且带有定位销轴孔。
轮毂的内截面为六边形且带有固定销轴孔。
轮毂的固定销轴孔内对称地装有止口楔形销和楔形销,并通过螺栓、垫圈和螺母锁紧。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后可以达到如下积极效果:拖拉机用固定轮距调节装置在辐板上有正、反两种安装方式,每种安装方式都是通过螺栓将其紧固在辐板上,并与现有固定轮距调节装置相互配合,可以更多地获得拖拉机作业所需要的固定轮距。在轮辋、幅板连接形式确定的情况下,只需拧松螺母,去掉固定销轴,在不拆卸轮胎的情况下即可获得所需轮距。因此,该装置结构简单、调节方便、能够与现有有级调节相互配合使用,能够更好地满足拖拉机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拖拉机用固定轮距调节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拖拉机用固定轮距调节装置的A-A截面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 所示,拖拉机用固定轮距调节装置,主要由驱动轴1、轮毂2、销轴3、止口楔形销6和楔形销7等组成,该装置通过螺栓紧固在轮胎辐板一侧。
外截面为六边形且带有定位销轴孔的驱动轴1和内截面为六边形且带有固定销孔的轮毂2相互配合,即轴和孔的配合。
根据拖拉机作业农艺要求,通过调节驱动轴1进入轮毂2的长度来获得所需固定轮距,也就是调整驱动轴1上不同定位销孔和轮毂2上定位销孔的连接位置来满足使用要求。将销轴3穿过驱动轴1和轮毂2的定位销孔,并由弹性销4锁定。
为了防止驱动轴1在轮毂2中的转动,将止口楔形销6和楔形销7对称地装配在轮毂2的固定销孔中。在装配过程中需要注意,使止口楔形销6和楔形销7的楔形部分与外截面为六边形的驱动轴1的两对称面完全接触,将螺栓5从止口楔形销6的一端穿入并经过楔形销7,在楔形销7端通过垫圈8和螺母 9锁紧。
止口楔形销6和楔形销7的不同之处在于,止口楔形销6的圆端加工有一止口,阻止螺栓5在锁紧过程中的转动,便于驱动轴1在轮毂2中的有效固定。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例如,轮辋与辐板连接位置的有级调节可以根据拖拉机的实际使用要求,设置成一级或多级调节,配合该装置使用。或者根据设计需要,将辐板和轮辋直接焊接在一起,直接利用该装置来调节拖拉机作业所需要的固定轮距,根据这些思路所表现的实施方式,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36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