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用一个继电器实现位式测量及控制的电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242558.2 | 申请日: | 2011-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1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琳基;王研兆;邱镇辉;林勇;江仲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K19/14 | 分类号: | H03K19/1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一个 继电器 实现 测量 控制 电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用一个继电器实现位式测量及控制的电路装置,特别适用于充电、压力及水位测量及控制等电路上。
背景技术
现有一些电路主要实现位式控制都要采用一个继电器自保持,另一个继电器复位,且测量回路一般与控制输出继电器分离,电路复杂,体积大,成本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一个继电器实现位式测量及控制的电路装置,该电路综合标准信号、测量信号,通过比较器实现低位触点启动,并经光电耦合器自锁保持,通过高低信号解除自锁,切除外电路,实现位式测量及控制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采用一个继电器实现位式测量及控制的电路装置,包括信号输入模块,高低位比较模块,自保持输出及解除控制模块,继电器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信号输入模块同时输入采集到的蓄电池组端电压信号与经7805稳压后的标准信号,分别作为由比较器U1A和U1B构成的高低位比较模块的给定与反馈,经比较器比较后输出信号,作为由光耦U2和二极管D2构成的自保持输出电路及由电阻R7和三极管Q1构成的解除控制模块的输入信号,自保持输出及解除控制模块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由单个继电器K0构成的继电器输出模块动作,实现采用一个继电器实现位式测量及控制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控制方法新颖,实现方案具体,可广泛应用于充电、压力及水位测量及控制等电路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实施例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一个继电器实现位式测量及控制的电路装置,包括信号输入模块,高低位比较模块,自保持输出及解除控制模块,继电器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信号输入模块同时输入采集到的蓄电池组端电压信号与经7805稳压后的标准信号,分别作为由比较器U1A和U1B构成的高低位比较模块的给定与反馈,经比较器比较后输出信号,作为由光耦U2和二极管D2构成的自保持输出电路及由电阻R7和三极管Q1构成的解除控制模块的输入信号,自保持输出及解除控制模块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由单个继电器K0构成的继电器输出模块动作,实现采用一个继电器实现位式测量及控制的目的。
图2为具体实施例电路图,外电路接蓄电池的输出,经分压电阻R1、R2、R3、R4、R5分压后,在采样点A和B的分压电压值作为比较器U1A和U1B的反向输入端电压值,由于
,
当蓄电池的端电压为11.4V时,A、B两点的输出电压值分别为:
由A、B两点的输出电压值可知,当蓄电池端电压高于11.46V时,U1B不动作,Q1管截止。此时,光耦U2不导通,K0继电器不工作,主回路不投入市电。
当蓄电池的端电压为10.3V时,A、B两点的输出电压值分别为:
可知,当蓄电池端电压高于10.3V且低于11.46V时,U1B动作,Q1管导通,但由于U1A比较器无输出,光耦U2不导通,K0继电器不工作,主回路不投入市电。
当蓄电池端电压低于10.3V时,比较器U1B动作,Q1管导通,比较器U1A也动作,光耦U2导通,光电管的受光端导通,继电器K0得电,主回路投入市电供电,二极管D2起自保持作用。
市电投入给蓄电池充电,蓄电池端电压升高,当蓄电池端电压高于10.3V且低于11.46V时,U1B动作,Q1管导通。由于二极管D2的自保持作用,光耦持续导通,此时,继电器K0得电,主回路仍投入市电供电。
当蓄电池端电压高于11.46V时,U1B不动作,Q1管截止。此时,光耦U2不导通,K0继电器不工作,主回路切除市电供电。
改变R1、R2、R3、R4、R5的阻值即可改变启动电压和保持值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25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