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功耗直流逆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25501.1 | 申请日: | 201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8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郁百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郁百超 |
主分类号: | H02M7/48 | 分类号: | H02M7/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7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耗 直流 逆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功耗直流逆变器。
背景技术
传统直流逆变器采用PWM脉宽调制的方法,电路拓朴有桥式、半桥式、推挽式、正激式、反激式等等,其工作方法是,首先不问青红皂白,把输入的一种直流电压全部变成高频率方波再说,然后用电感、电容滤波,变成交流电压,这种方法有以下毛病:
1)采用脉宽调制的方法,高频率、大功率方波的产生过程,也就是强烈EMI干扰产生的过程,大功率直流逆变器相当于一个高频功率发射台,可以想见,所产生的干扰何其严重。
2)功率变换过程中,输入功率的全部必须进行实际的功率变换,所有变换的功率必须通过磁芯变压器或电感传递才能到达输出端,损耗大,效率低。
发明内容
针对传统逆变器上述两个毛病:一是产生强烈EMI干扰,二是效率低,本实用新型主功率器件工作在工频,无EMI干扰,同时采用宝塔波和电压切割法,使得整机效率达到99.9%以上。
微功耗直流逆变器原理
图1是微功耗直流逆变器工作原理示意图,工作过程如下;
1)正弦波前10ms面积沿Y轴N等分,此处以4等分为例;
2)每等分以下底为一边作4个长方形,堆累成塔形如图示;
3)利用电容网络由输入直流电压产生宝塔波,这是实施直流逆变的第一步;
4)用正弦波从内部切割此塔形,正弦波的幅值选择原则是,使得正弦波在内部刚好和宝塔波的直角边相切;
5)宝塔波被切去多余部份后的实体,刚刚好是输出的正弦波电压Va;
6)宝塔波切下来的多余部份打散、揉合,变换成正弦波电压Vb,与前述Va同时输出,产生输出电压Vo的前10ms波形;
7)正弦波后10ms处理方法同上,产生输出电压Vo的后10ms波形。
微功耗直流逆变器由一个电压切割电路和一个N阶电容网络组成,N阶电容网络的输出端接电压切割电路的输入端。电压切割电路由场效应管Q9、Q12组成,它们的源极接在一起,通过电阻R1接地,电容C8和电阻R1并联,场效应管Q9的漏极接电容网络的正极,场效应管Q12的漏极接电容网络的负极,场效应管Q9、Q12的驱动信号V12是幅值310V的正弦波信号。N阶电容网络由正、负双臂组成,电容网络的正臂由电容C1、C3、C5、C7和场效应管Q3、Q6、Q8、Q11组成,电容C1的正极接场效应管Q3的源极,场效应管Q3的漏极接二极管D1的阴极,电容C3的正极接场效应管Q6的源极,场效应管Q6的漏极接二极管D1的阳极和电容C1的负极,电容C5的正极接场效应管Q8的源极,场效应管Q8的漏极接二极管D3的阳极和电容C3的负极,电容C7的正极接场效应管Q11的源极,场效应管Q11的漏极接二极管D5的阳极和电容C5的负极,电容C7的负极接地,二极管D1、D3、D5的阴极同时接电容网络的正极,即场效应管Q9的漏极;
电容网络的负臂由电容C2、C4、C6、C9和场效应管Q1、Q5、Q7、Q10组成,电容C2的负极接场效应管Q1的源极,场效应管Q1的漏极接二极管D2的阳极,电容C4的负极接场效应管Q6的源极,场效应管Q5的漏极接二极管D2的阴极和电容C2的正极,电容C6的负极接场效应管Q7的源极,场效应管Q7的漏极接二极管D4的 阴极和电容C4的正极,电容C9的负极接场效应管Q10的源极,场效应管Q10的漏极接二极管D3的阴极和电容C6的正极,电容C9的正极接地,二极管D2、D4、D6的阳极同时接电容网络的负极,即场效应管Q12的漏极;
输入正直流电压V4的负极接地其正极接场效应管Q4的漏极,场效应管Q4的源极接场效应管Q9的漏极,输入负直流电压V6的正极接地,其负极接场效应管Q2的漏极,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场效应管Q12的漏极;
栅极驱动信号V1、V2是市电同步方波信号,正臂驱动信号V13、V10、V8、V5和负臂驱动信号V11、V9、V7、V3也是市电同步方波信号,但脉宽以每2ms递减,延时以每1ms递增,场效应管Q9、Q12的驱动信号V12是幅值310V的正弦波信号。
微功直流耗逆变器电路简单,容易实现,故障率低,安全可靠,最主要的特点是,所有器件工作在工频,不产生EMI干扰,也不产生高频损耗,效率高达99.9%,节能环保,成本、体积、重量、功耗都是传统逆变器的十分之一。
附图说明
图1是宝塔波切割原理;
图2是宝塔波产生电路;
图3宝塔波的仿真波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郁百超,未经郁百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55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伸缩结构油缸组
- 下一篇:啤酒液位检测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