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旋加重钻杆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9056.8 | 申请日: | 201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7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乔惊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华德莱斯石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E21B17/22;E21B1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 |
地址: | 6251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 加重 钻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石油钻井工程的工具,属于石油钻井技术及工具类。
背景技术
加重钻杆是石油钻井过程中的重要工具之一,长度一般在9.1-9.6米,壁厚介于钻铤与钻杆之间,一般在一英寸左右,在钻具组合中位于钻铤和钻杆之间,其柔性也在钻铤和钻杆之间,利用它可以避免因为钻铤的振动直接传导至钻杆而造成钻杆频繁失效,进而造成钻井事故。钻井过程中,在井底岩壁的挤压、高速旋转、循环扭矩和弯曲应力下,两端接头容易遭受磨损,工作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旋加重钻杆,其两端接头的工作寿命长,且钻杆整体具有足够的韧性以及相当的刚度和强度,能够防止加重钻杆产生螺旋变型,并能承受较大的弯曲应力,该加重钻杆在起钻与下钻时,不需要用提升卡瓦和安全卡瓦,操作起来简便容易,并节省了起钻和下钻时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旋加重钻杆,它包括加长加厚公接头,两段直径突变段,两段管体,铣有螺旋槽的加厚中间段、加长加厚母接头;两段管体之间通过加厚中间段连接,在两段管体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两段直径突变段,两段直径突变段的另一端分别与公接头和母接头相连。
其中,公接头的长度为686-718mm,外径为120.7±0.8mm;母接头的长度为533-565mm,外径为120.7±0.8mm;钻杆的内径为52.4-54mm。
其中,管体的外径为88.9±0.8mm,加厚中间段的外径为101.6±0.8mm。
其中,公接头和母接头的表面分别设有耐磨带。
进一步地,耐磨带为ARNCO100XT耐磨带,或硬质合金层、铁基合金层。
本实用新型中,公、母接头均采用加长加粗设计,在修理时,可以重复修理多次,增加了加重钻杆的使用时间;并且,由于两接头的加长设计,使得接头表面积增大,有利于设置较大面积的耐磨带和合金层,大大延长了接头的工作寿命;加厚中间段起小扶正器作用,更能适应受压产生的挠曲,比钻铤更能适应井眼弯曲,弯曲时只有两端的接头和加厚中间段与井壁接触,有利于防卡而且管体不受磨损,在加厚中间段上另铣有螺旋槽,更能有助于泥浆的排屑,从而增强抗弯扭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厚公接头,2、8-耐磨带,3、7-直径突变段,4、6-管体,5-加厚中间段、9-母接头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螺旋加重钻杆,它包括加长加厚公接头1、直径突变段3、直径突变段7、管体4、管体6、铣有螺旋槽的加厚中间段5、加长加厚母接头9;管体4和管体6之间通过加厚中间段5连接,管体4和管体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直径突变段3、直径突变段7,直径突变段3和直径突变段7的另一端分别与公接头1和母接头9相连。其中,公接头1的长度为686-718mm,外径为120.7±0.8mm;母接头9的长度为533-565mm,外径为120.7±0.8mm;钻杆的内径为52.4-54mm;管体4的外径为88.9±0.8mm,加厚中间段5的外径为101.6±0.8mm,加厚中间段5的外径比管体4大12.7mm左右。
其中,公接头1和母接头9的表面分别设有耐磨带2、耐磨带8,耐磨带2、耐磨带8为ARNCO100XT耐磨带。其中,公接头1和母接头9的表面还可以设有硬质合金层或铁基合金层。
加长加厚的公、母接头1、9,在修理接头螺纹时可多次修理、重复使用;并且,两接头表面积增大,可以在接头表面设置较大面积的ARNCO100XT耐磨带,或者在接头表面设置一层硬质合金层或铁基合金层,这样就可以大大延长接头的工作寿命;加厚中间段5起小扶正器作用,能够适应受压产生的挠曲,比钻铤更能适应井眼弯曲,弯曲时只有两端的接头和加厚中间段与井壁接触,可以防卡而且使得管体不受磨损,在加厚中间段另铣有螺旋槽,更能有助于泥浆的排屑,从而增强抗弯扭能力。该加重钻杆在起钻与下钻时,不需要用提升卡瓦和安全卡瓦,操作起来简便容易,并节省了起钻和下钻时间。实际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螺旋加重钻杆与钻铤和钻杆组合使用,能够大大地降低石油钻井工具过渡带的疲劳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华德莱斯石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华德莱斯石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90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