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持式车门压力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5377.0 | 申请日: | 201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0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谢成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成昆 |
主分类号: | G01L1/00 | 分类号: | G01L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412001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持 车门 压力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对开式车门的检测装置,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手持式对开车门压力检测仪。
背景技术
车辆旅客上下的车门,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运行车辆的对开车门,是一个安全性能要求较高的产品部件,其开闭动作的各项性能指标必须保证达到设计标准,特别是闭门距离在100-115mm范围内的压力,应保持在安全的取值范围内,以确保夹入旅客肢体时不会造成伤害,保证乘客上下的顺畅和安全。这不仅要求制造厂家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需要测试产品的性能指标,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在产品投入使用后的检修保养过程中,也需要经常检测这些参数,以保证运行车辆的性能,为产品的安全状态提供准确的信息。长期以来,由于相关检测仪器的缺乏,这些工作通常主要是靠检测人员观察动作状态,和借助通用手工工具来进行。
目前的这种检测方式的主要缺点是: (1)测试靠人工凭经验进行,测试精度没有保障。(2)测试数据手动记录,信息的保存和交流不便,更不便于进行系统的数据分析和判断。(3)有时借用的测试装置比较凑合,携带及操作不便,测量数据不准,不直接。 (4)安全性差。(5)效率低。
因此,很有必要开发一种便携式的,直接高效的对开车门压力测试装置,以满足现场检修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一种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精度高,效率高的手持式对开门压力检测仪,目的是快速准确地检测车辆车门关闭时的压力状态,帮助检修人员准确判断车门工作状态是否正常,以确保车门的动作性能,保证乘客上下的顺畅,安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持式车门压力检测仪,包括一个壳体,在壳体内设有压力测试传感器和中央处理器,壳体的表面设有显示屏,并在壳体上设有操作键;壳体上靠近压力测试传感器的两侧分别设有接触挡板,两个接触挡板分别与压力测试传感器的两侧接触,并作为车门压力受力点将车门压力状况传递给压力测试传感器,压力测试传感器再将所采集的压力信号值传给中央处理器,并由显示屏显示出来。
操作方法:将手持式车门压力检测仪放在对开车门中间,当车门关闭时,门的开闭侧碰到接触挡板,接触挡板将力传递给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将产生的压力信号传送给中央处理单元进行分析处理,并将压力值显示在显示屏上;同时数据存储于检测仪内部的存储单元,需要时可通过对外接口导出数据,供检测人员进行批次查看和分析。
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功能全、精度高、操作简单、抗干扰能力强、待机时间长等特点,适用于各种对开车门的现场压力检测。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右视图;
图4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如附图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手持式对开车门压力检测仪,包括一个壳体1,在壳体1内设有压力测试传感器2和中央处理器11,壳体1的表面设有显示屏3,并在壳体1上设有操作键4;壳体1上靠近压力测试传感器2的两侧分别设有接触挡板5,两个接触挡板5分别与压力测试传感器2的两侧接触,并作为车门压力受力点将车门压力状况传递给压力测试传感器2,压力测试传感器2再将所采集的压力信号值传给中央处理器11,并由显示屏5显示出来。
所述的显示屏3为高分辨率彩色LCD显示屏,显示屏3设在壳体1的正面;
所述的中央处理器11为工业级贴片式中央处理器,负责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分析、处理、显示、设置、内部存储、数据导出和报警处理;
所述的操作键4设在显示屏3下面或侧面,分别为上下左右四个操作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壳体1的底部有一手持把手6,手持把手6上方有一个开始按钮7,把手6的下方有一挂绳10;在壳体1的侧面设置有USB接口8与ISP接口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成昆,未经谢成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53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万能落地磨床的互换模板
- 下一篇:侧面设有硅胶层的输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