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信局变电所监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77947.1 | 申请日: | 201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3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丁守威;苏金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8 | 分类号: | G05B19/048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益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1 | 代理人: | 赵正 |
地址: | 11001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变电所 监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制造技术领域,是一种监控设备。
背景技术
随电信行业开发步伐加快,各运营商凭借快捷方便的优势迅速发展。目前,出了变电所监控以外的所有的机房都已进能够按照标准化进行,变电所监控具有其特殊的情况,各个厂家的监控方案各有千秋,具体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a)高压监控存在特殊的绝缘和感应问题,对于厂家来说成本高。
b)各个回路采用抽屉柜安装,安装监控设备存在走线问题,所以有些厂家不监控该项,监控不到各个回路参数。
c)新建和改造变电所,需要重新监控,对于已经有监控网络的局向,由于原监控厂家的先入为主的优势,不能轻易降低利润空间,造成设备昂贵。增加局方投资。
目前还缺少智能化变电所的具体实施措施,无法定义成标准模式。缺少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一种稳定可靠,并且低成本的通信局变电所监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采用电控通讯接口、通讯电路、单片机和控制电路构成通信局变电所监控装置;
其中单片机主要由U1和8MHZ振荡器及匹配电容C1、C2连接组成,U1 的PB6与PB7与8MHZ振荡器两端连接,PB0与电阻R5一端连接,R5另一端连接LED1二极管负极,正极接连在VCC;
通信电路主要由U2、压敏电阻KP1、压敏电阻KP2和压敏电阻KP3构成,U2的6、7脚分别上下接电阻R1、R2,在U2的6、7脚还接有压敏电阻KP1,U2的6脚和地之间连接压敏电阻KP3,U2的7脚和地之间连接压敏电阻KP2,在U2的6、7脚分别串联电阻R3、R4,再连接电控通讯接口上;
控制电路主要由光耦电路TLP521-1和三极管FU210、继电器K1、继电器K2、储能电容C6和储能电容C7构成,TLP521-1通过脚3接到FU210的脚2,FU210的Q1脚通过电容C4分别接到二极管D2、D3上,二极管D2、D3连接电容C5两端,电容C5两端接到继电器K1常开触点上,继电器K1常闭触点接到继电器K2的线圈上;
单片机U1的PDO、PD1脚与通信电路U2的1、4脚分别连,U2的2、3脚短连在一起,并且连接在U1的PD3上,单片机PC4脚连接到控制电路TLP521-1的脚1,控制电路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连接到电控通讯接口上,继电器K1的线圈控制脚通过三极管BG连接单片机U1的PC2脚,控制电路的两个电子储能电容C6、C7正极通过DCT1接口到DCT2连接到储能电容C6、C7负极,控制电路的继电器K2连接到电控通讯接口的DCT1和DCT1,即电控件线圈两端。
整个电子过程由远程门禁系统经电控通讯接口连接通信电路,下达电子命令给单片机,单片机通过控制电路控制电控通讯接口端的电控件,实现电子。
电子时,由单片机U1经脚PC4先输出一串一定数量的电子脉冲信号,通过控制电路的光电耦合电路TLP521-1将三极管FU210多次开闭,使得电容C5充满电,然后通过ARM7单片机脚PC2输出正电,驱动三极管T1,使继电器K1闭合,这样将C5电容充满电能对继电器K2线圈放电,导致C6和C7大电容通 过K2的常开触点闭合,通过DCT1对电控件线圈放电通过DCT2流回到电源地上,将电控件打开,这样只有单片机直接驱动时才能有效电子,而其它方式干扰或者误动作不可能在产生以上电子脉冲和电瓶配合电子情况,保证电子不能误动作。
本实用新型满足完善通信局(站)电源监控系统的产品,使通信局(站)电源监控系统更加完善和统一标准,降低监控成本,提供可靠的稳定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本装置示意框图;
图2本装置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3本装置单片机电路原理图;
图4本装置通信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电控通讯接口1、通讯电路2、单片机3和控制电路4构成,其中单片机3主要由U1和8MHZ振荡器及匹配电容C1、C2连接组成,U1的PB6与PB7与8MHZ振荡器两端连接,PB0与电阻R5一端连接,R5另一端连接LED1二极管负极,正极接连在VCC;通信电路2主要由U2、压敏电阻KP1、压敏电阻KP2和压敏电阻KP3构成,U2的6、7脚分别上下接电阻R1、R2,在U2的6、7脚还接有压敏电阻KP1,U2的6脚和地之间连接压敏电阻KP3,U2的7脚和地之间连接压敏电阻KP2,在U2的6、7脚分别串联电阻R3、R4,再连接电控通讯接口上;控制电路4主要由光耦电路TLP521-1和三极管FU210、继电器K1、继电器K2、储能电容C6和储能电容C7构成,TLP521-1通过脚3接到FU210的脚2,FU210的Q1脚通过电容C4分别接到二极管D2、D3上,二极管D2、D3连接电容C5两端,电容C5两端接到继电器K1常开触点上, 继电器K1常闭触点接到继电器K2的线圈上;单片机U1的PDO、PD1脚与通信电路U2的1、4脚分别连,U2的2、3脚短连在一起,并且连接在U1的PD3上,单片机PC4脚连接到控制电路TLP521-1的脚1,控制电路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连接到电控通讯接口上,继电器K1的线圈控制脚通过三极管BG连接单片机U1的PC2脚,控制电路的两个电子储能电容C6、C7正极通过DCT1接口到DCT2连接到储能电容C6、C7负极,控制电路的继电器K2连接到电控通讯接口的DCT1和DCT1,即电控件线圈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辽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79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驱油方法
- 下一篇:测井车智能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