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斜角的石墨碳刷成型用单模冲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73847.1 | 申请日: | 201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2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殷立鹏;刘云;刘锁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耐斯(镇江)电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12 | 分类号: | H01R43/1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2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斜角 石墨 碳刷 成型 单模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石墨碳刷的成型模具,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带斜角的石墨碳刷成型用单模冲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石墨碳刷的成型一般是由上模和下模及阴模在凸轮机械式单模冲成型机上一次压制成型,受到成型压力和模具材料及设备的限制,碳刷的斜角一般不能大于45度,尤其上模冲斜角,目前大于45度的斜角的碳刷均采用成型时留加工余量,后期加工的方法得到,这样就增加了工序,浪费了材料,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带斜角的石墨碳刷成型用单模冲模具,通过在成型模具中增加滑块,实现对大于45度斜角得碳刷的一次成型。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模冲、阴模、滑块和下模冲;其中:阴模内设有定模空腔,滑块活动设置于定模空腔内,上模冲位于定模空腔的上部,下模冲位于定模空腔的下部,上模冲上设有带斜角的凸起,凸起的斜角和石墨碳刷的斜角角度相同。
所述上模冲内设有铜线孔,用于石墨碳刷上的铜线进行一次性埋入。
所述下模冲的端部设有限位块,用于限制滑块的运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利用滑块实现了对带有大倒角的石墨碳刷的一次成型,减少了后期的加工工序,节约材料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添粉前初始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添粉后退回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压制成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成型后的石墨碳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上模冲1、阴模2、滑块3和下模冲4;其中:阴模2内设有定模空腔5,滑块3活动设置于定模空腔5内,上模冲1位于定模空腔5的上部,下模冲4位于定模空腔5的下部,上模冲1上设有带斜角的凸起9,凸起9的斜角和石墨碳刷6的斜角角度相同。
上模冲1内设有铜线孔8,用于石墨碳刷6上的铜线7进行一次性埋入;下模冲4的端部设有限位块10,用于限制滑块3的运动。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对斜角为63.5度的石墨碳刷6进行成型加工,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如图1所示:添粉前的初始位,此时下模冲4位于定模空腔5的最下位,滑块3在定模空腔5内的最上位,碳刷6的添粉高度按照需求而定;
如图2所示:添粉盒11运动添粉后退回,上模冲1向下运动;
如图3所示:上模冲1推动滑块3下行,并和下模冲4在定模空腔5内完成碳刷6的压制成型;
如图4所示:下模冲4带动滑块3上行,顶出压制成型后的碳刷6并回退到初始位置,等待下一次添粉,重复上述动作便可以连续生产。
成型后的产品如图5所示,碳刷6上的斜角为63.5度。
本实用新型的模具解决了碳刷6大倒角无法成型的难题,其中滑块3的相关尺寸可以根据粉末的流动性和成型厚度波动的影响来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耐斯(镇江)电碳有限公司,未经特耐斯(镇江)电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38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墨烯被动调Q纳秒脉冲光纤激光器
- 下一篇:新型槽型换向器